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东盟十国、中东六国紧随其后,32个国家集体与中国签下本币互换和贸易结算协议,总规模飙到4.5万亿人民币!这哪是签协议?分明是32个国家联手在美元霸权的“铜墙铁壁”上凿了个大窟窿! 4.5万亿人民币的总规模,相当于把整个瑞士的GDP捆在一起扔进国际货币市场搅和。 以东盟为例,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早在2016年就玩起了“三国杀”——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LCS),允许企业跳过美元直接用卢比、泰铢、林吉特交易。 到2023年,这三国通过LCS结算的贸易额已经占到双边贸易的37%,直接把美元挤到了“替补席”。 菲律宾更绝,2019年加入后直接把美元在对东盟贸易中的使用率从62%砍到45%,堪称“去美元化”急先锋。 中东六国的操作更像是给美元霸权“釜底抽薪”。沙特这个“石油美元”的老巢,2023年悄悄用人民币结算了12%的对华原油出口,还掏出246亿人民币收购荣盛石化10%股份,直接把人民币塞进了能源交易的“保险箱”。 阿联酋更狠,2024年与中国完成首单液化天然气人民币结算后,转手就把30%的外汇储备换成人民币债券。这操作,让美元在中东的“石油结算王座”开始晃悠。 再看拉美和非洲的“助攻”。阿根廷2024年续签350亿人民币互换协议,直接用人民币还了IMF的17亿美元债务,气得美国财长在国会拍桌子。 埃及更绝,用人民币结算苏伊士运河通行费后,直接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篮子,让美元在红海的“收费站”地位大打折扣。 这些操作就像在美元霸权的“血管”上开了无数个小口,虽然每次流失的“血液”不多,但架不住32国一起放血。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52.3万亿元,同比暴涨24.1%,相当于每天有1430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溜达”。 扎心的是,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1999年的71%跌到2024年的57.4%,而人民币占比从0.5%涨到2.8%。 这哪是“凿窟窿”?分明是在美元霸权的“大坝”上挖了条导流渠,把国际货币的“洪流”引向多元方向。 让美国没想到的是,这些协议正在重塑国际金融规则。中国与32国建立的人民币清算行网络,已经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让美元SWIFT系统的“垄断红利”越来越薄。 2023年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金额96.7万亿元,虽然只有SWIFT的1/5,但增速却是后者的3倍。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让美元霸权的“护城河”越来越浅。 当然,美元霸权不会轻易认输。美国最近在中东搞的“石油美元+数字货币”计划,就是想给美元霸权打“强心针”。 但沙特一句话就让他们破防:“我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包括人民币结算。”这种态度转变,比任何协议都更致命——当石油出口国开始用脚投票,美元霸权的根基就真的松动了。
柬埔寨被泰国新武器暴打,洪森对华求助,中国开出一剂强力“药方”,一招锁死东盟大局
【24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