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27团副团长王近山视察新军训练时,2名从他身边经过的女兵向他敬礼!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7-26 15:22:14

1937年,227团副团长王近山视察新军训练时,2名从他身边经过的女兵向他敬礼!王近山立刻大喊:“快,将她俩抓起来!”,旁边的人听了后一脸纳闷。

王近山,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靠种地勉强糊口。他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就是个典型的农村娃,干农活、跑山路,日子过得紧巴巴。到了1926年,17岁的他被北伐战争的热潮感染,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农民运动,后来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那年头,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敢想啥大出息,可王近山偏偏不信命。 他从红军的一个小兵干起,打仗不要命,脑子还灵光,很快就崭露头角。1930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命交给了革命事业。红军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负过伤,流过血,但每次都能爬起来接着干。到了1934年长征,他跟着红四方面军走完了那条九死一生的路,硬是熬成了铁打的汉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近山被调到八路军129师,成了772团的副团长。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是那个懵懂的农家少年了,而是一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中层指挥员。他带兵打仗有股狠劲,敌人一提他的名字就头疼,部队里的人都叫他“王疯子”。可别以为他只会冲锋陷阵,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在乱局中抓住关键。 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战火烧到了华北。八路军129师奉命在山西一带抗击日寇,同时还要扩充队伍,训练新兵。王近山作为772团副团长,肩上的担子不轻。那天,他照例去视察新兵训练营,看看这些新加入的兵能不能派上用场。结果,就在他检查队伍的时候,发生了那件让他名声大噪的事。 当时,有两个女兵从他身边经过,规规矩矩地向他敬了个礼。按理说,这也没啥稀奇的,部队里女兵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可王近山却眉头一皱,马上喊道要把她们抓起来。旁边的人都懵了,心想这副团长咋回事,敬个礼也能惹他发火?其实,他们哪知道,王近山早就看出这俩女兵有问题。 原来,他注意到这两个女兵的动作虽然像模像样,但总有点不对劲。具体来说,她们的敬礼姿势太标准了,反而显得不自然。八路军的新兵大多是刚从农村招来的,训练时间短,动作难免生硬,可这两个女兵的手势却像经过专业训练,完全不像普通新兵的样子。再加上她们走路的步态和眼神,王近山心里起了疑。他凭着战场上磨出来的直觉,判断这两人绝不是普通的女战士。 后来一查,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个女兵是日本派来的特务。她们伪装成八路军新兵混进来,打算刺探情报,甚至伺机搞破坏。王近山这一喊,直接把她们揪了出来,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危机。这件事传开后,部队上下都服了,说他不光会打仗,眼力也毒得不行。 那这俩女特务是怎么回事呢?她们是日军特工机关精心训练的,懂中文,会伪装,本来是想利用八路军招兵的机会混进来。可惜啊,碰上了王近山这么个老狐狸,她们的伎俩压根没用。这也说明,日军那时候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这种渗透手段都使出来了。 这件事之后,王近山的名气更大了,但他没飘,依旧带着772团到处跟日军干仗。1938年,他参与了神头岭伏击战,这仗打得漂亮,129师把日军一个运输队收拾得服服帖帖,缴获了一堆物资。他指挥作战时,既有拼命三郎的劲头,又能冷静分析局势,部队在他手里总能发挥出最大战力。 到了1940年,王近山升任386旅副旅长,地位更高了,责任也更大。他带着队伍参加了百团大战,那场战役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动作,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王近山在其中出力不少,指挥部队炸铁路、断补给,把日军弄得焦头烂额。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王近山又投身解放战争。1947年,他已经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的司令员了,带着部队打了不少硬仗。比如豫东战役,他指挥六纵配合其他部队,把国民党军打得落花流水,解放了大片地区。后来,他还参与了淮海战役,这场大战直接决定了国共两军的胜负,王近山功不可没。 解放战争结束后,王近山被任命为川东军区司令员,负责剿匪和稳定地方秩序。他干得有条不紊,把川东治理得稳稳当当。1950年,他又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在朝鲜战场上跟美军硬碰硬。那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可打起仗来还是那股不要命的劲头。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因为战功显赫,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了共和国的一员虎将。不过,他的晚年却没那么顺畅。1955年,他因为个人生活问题受到批评,后来被调离军队,去了河南搞农垦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毕竟他一辈子都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突然让他去种地,心里肯定不好受。 1960年代,王近山也没逃过那场风波。他被批斗过一段时间,身体和精神都受了影响。1978年5月10日,他在南京因病去世,享年69岁。去世时,他没留下啥豪言壮语,就是个普通的老人,默默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