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668分女孩李盈,选择国防科技大学,不料最终因1分之差,与国防科

天鹅湖里鱼 2025-07-26 13:23:16

2019年,云南668分女孩李盈,选择国防科技大学,不料最终因1分之差,与国防科大失之交臂。次年考出693的好成绩,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北大的邀请。   拿着693分的高考成绩,清华北大随便挑,这在大多数人眼里,几乎是人生剧本的“顶配”开局,可云南女孩李盈,偏偏头也不回地选了国防科技大学。   你可能觉得这已经够让人意外了,但更“离谱”的还在头一年。   2019年,她考了668分,同样是顶尖学府的座上宾。当时北京大学不仅主动联系,甚至开出了10万元奖学金,可她还是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那年她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就差了一分,为了这一分之差,她选择再战一年。   连续两年,两次面对中国最顶尖学府的橄榄枝,两次干脆利落地拒绝。这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执念?   这份执念,其实早就种下了根,李盈的家乡在云南偏远山区,那地方地质复杂,地震、泥石流时有发生,对她来说,童年记忆里最清晰的画面,不是父母的期盼,而是那些在天灾面前,永远冲在最前面的解放军。   酷暑严寒,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装的身影,这种朴素的崇拜,在她六岁那年变得具体起来。   当时她淘气爬树,不小心摔了下来,路过的一位女兵眼疾手快接住了她,小李盈至今还记得,那位女兵的军装上,清清楚楚印着“国防科技大学”几个字。   从那一刻起,一个念头就在她心里扎了根:她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到了初中,她通过电视节目进一步了解到,国防科技大学不只是一所军校,它还拥有“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参与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   原来,穿上军装不只是抢险救灾,更是用最顶尖的科技保家卫国,军事化管理加上顶尖科研,这所学校成了李盈心中唯一的殿堂。   从那一刻起,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就成了她唯一的目标。   之后的高中三年,李盈活得像个苦行僧,她不为别的,就为这一个目标。   每天刷题刷到手抽筋,台灯熬到凌晨两点是常事,用完的草稿纸堆得比人还高,除了学习,体能也没落下,早上跑步,中午仰卧起坐,晚上跳绳,一天不差。   村里人看不懂,一个女娃当什么兵?去北大念金融,出来年薪百万不好吗?可李盈不听这些,她爹急得蹲在门槛上抽旱烟。    2019年,李盈第一次高考,考了668分,在云南省名列前茅。她没半点犹豫,志愿表上只填了国防科技大学,谁知,现实给了她一记重拳。   那年,国防科大在云南只招两名女生,李盈因为一分之差,排在了第三。   亲戚朋友都劝她,这分数全国的好学校随便上,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李盈就是不甘心。   她把国防科大的招生简章贴在床头,转头就把志愿改成了“再战一年”,决定复读。   复读这一年,又赶上了疫情,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家上网课。对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个挑战,但对李盈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拼命。她严格执行作息表,把所有压力都变成了动力。   2020年,李盈再次走进考场,考出了693分。   成绩一出来,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招生电话就打来了,诚意十足,李盈礼貌地谢绝了,招生老师看她似乎没有动心,直接加码再给十万奖学金。   十万奖学金,对一个农村家庭是什么概念?可李盈还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的目标从始至终只有一个。   终于,2020年9月,她走进了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当她站在这所魂牵梦绕的校园里时,身旁的父母脸上全是骄傲。   进了大学,李盈也没有松懈,不仅学业优异,还在国际比赛中为“小行星海洋撞击”的课题跟人据理力争,那股劲头,一点没变。   李盈的选择,说白了就是一次对世俗标准的“不服从”,当所有人都觉得手握高分就该兑换成名校、金钱、社会地位这些“硬通货”时,她却只想要自己心里那件“军大衣”。   这个世界,聪明人很多,会算账的更多,算一算北大的名头和十万奖学金的价值,再算算一所军校的未来,多数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真正的成功,或许压根就不是一道计算题,它更像是一种坚守,一种忠于自己内心声音的执拗。   李盈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路标:有些指向“利益最大化”,有些指向“社会公认的成功”,还有些,则指向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热爱。   那么,如果人生的选项摆在你面前,一个是众人眼里的康庄大道,一个是自己心里的那条小路,你会怎么选?

0 阅读:102
天鹅湖里鱼

天鹅湖里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