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土匪要枪毙一名13岁的红军小战士,不料小战士被枪杀前的壮烈誓言,震慑住了土匪,不但释放了他,还塞给他一笔钱作为盘缠......
张金龙这小子,1922年出生在甘肃一个穷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地里刨食勉强糊口。刚三岁,爹就被当地地主手下活活打死,那地主仗着权势,谁也不敢吱声,家里就剩娘和他相依为命。娘一个人拉扯他,纺线织布换点吃的,他小小年纪就帮着捡柴火,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八岁时,娘也扛不住病和累,走了,他彻底成了孤儿,四处讨饭,靠村里人给口剩饭活命。冬天冻得直打哆嗦,夏天饿肚子是常态,这苦日子让他早早懂了穷人命贱的理儿,也恨透了那些欺负人的家伙。 1933年,红军路过村子,张金龙才11岁,看到部队赶走地主,分田给农民,他眼睛亮了,觉得这才是出路。 他缠着部队干部,非要加入,干部嫌他小,不肯收,他死赖着不走,坚持说自己能吃苦。干部们一看这孩子有股劲儿,就破格让他进后勤队,从挑水做饭干起。就这么着,他成了红军一员,开始跟着队伍走南闯北。 长征那会儿,1935年,部队到腊子口,遭马家军堵击,仗打得凶,张金龙腿中弹,队伍散了,他昏过去。醒来身边全是战友尸体,他忍痛裹伤,往前挪。 幸好一对猎户夫妇捡到他,带回家治腿,用草药敷,喂粥,让他慢慢养好。猎户家穷,但管他吃住,他伤好些后,就想走,怕连累人家。 没几天,附近土匪闯进来,抢东西,看到张金龙面生,就抓他审。猎户夫妇想挡,被打,张金龙站出来,说自己是红军,让放了夫妇。 土匪气坏了,绑他出去要枪毙。他不求饶,只提一要求:用刀杀,别浪费子弹,那玩意儿留着打日本人。土匪头子听了这话,愣了,收枪松绑,还给些钱让他走人。张金龙捡了命,继续找部队,几个月后追上,归队了。 这事儿得从头说,张金龙小时候那环境,西北穷乡僻壤,地主横行,穷人翻身难。他爹死后,娘带他过日子,娘病死后,他讨饭长大,村里人可怜他,给点吃的,但他从不白拿,常帮人干活儿。 这经历让他知道,穷人得抱团才能活。红军来时,分田地,他觉得这是改变命的路子,加入部队后,他干活卖力,后勤事儿样样上手,同志们都夸他小小年纪有担当。 长征路上,腊子口那仗,马家军骑兵多,火力猛,红军硬冲,张金龙扛东西跟队,中弹后腿伤重,队伍撤时他掉队。猎户夫妇救他时,他伤口感染,高烧,夫妇用家传办法治,花了不少力气。他养伤期间,土匪常在附近转,抢乡亲东西,猎户家也遭殃。 土匪抓他时,以为抓到红军能领赏,绑他去空地执行。他那句话一出,土匪头子脸变了,手下也议论,觉得这娃娃有种,最终放人给钱。这不光救了自己,还体现了红军教育的影响,抗日大义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