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那个炮火连天的春天,台儿庄战场硝烟蔽日。日军板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压境,坦克轰鸣,炮弹倾泻如雨,目标直指中国守军阵地。 莫德宏将军率领的138师,正扼守着最前沿。士兵们紧握着简陋的步枪,不少人甚至只有冷冽的大刀片。面对压倒性的火力差距,死守无异于牺牲。莫德宏一拳砸在桌上:“守不住?那就冲出去打!” 战局在他手中陡变。白天,他巧妙布下三路阵势:防御部队将所剩无几的炮弹猛烈砸向敌群,炮火刚歇,冲锋号声便撕裂长空,进攻部队如猛虎下山,直扑日军阵地。 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向来是他们追着中国军队猛攻,何曾见过中国军人主动冲上来拼刺刀、抡大刀?阵地前沿瞬间成了修罗场,广西兵的刀锋砍卷了刃,就用枪托砸、用牙咬,硬是将不可一世的日军甲种师团打得狼狈后撤。 吃了大亏的日军岂能善罢甘休?当夜,一支千余人的精锐便摸黑前来偷袭,企图挽回颜面。殊不知,莫德宏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枪声骤起,埋伏多时的中国军队从三面合围,将这股日军切割、包围。 激战中,132名日军士兵慌不择路,狼狈地退守到一座破败的寺庙里负隅顽抗,最终在绝境中举起了白旗。 审讯俘虏时,当这些日军士兵颤抖着报出所属部队番号,正是那支手上沾满南京同胞鲜血的板垣师团!那一刻,莫德宏的脑海中翻涌起惨绝人寰的画面。 长江上漂浮的无辜尸骸,被烈焰吞噬的村庄废墟,同胞们绝望的哭嚎...他目光如刀,扫过跪满一院的日军俘虏,只冷冷吐出一个字:“剥!” 凛冽寒风中,132个曾经耀武扬威的侵略者被剥去军服,赤条条地瑟缩着,昔日举刀屠戮的“武士”此刻磕头如捣蒜,求饶声不绝于耳。莫德宏沉默着提起大刀,刀光闪过,复仇的利刃斩下罪恶的头颅。 鲜血浸透了脚下的土地,这些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残缺尸身,被弃于荒野。几天后,日军增援部队抵达,指挥官目睹这如同地狱般的景象,浑身战栗不止,喃喃道:“从没见过这么狠的中国军队...” 然而,这仅仅是莫德宏将军复仇之路的一个片段。1942年寒冬,他率部行军至安徽太湖地域,遭遇日军战机嚣张的低空扫射。 莫德宏目光冰冷:“真当老子是摆设?”一声令下,隐蔽的高射炮昂首怒吼,一架俯冲的日军战机凌空炸成一团火球。事后清理残骸,竟发现机上赫然有日军大将冢田攻,南京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冢田攻是抗战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消息传来,将士们仰望苍天,热泪长流:“三十万冤魂,今日终于讨回了一笔血债!” 抗战胜利的硝烟散去,这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铁血将军却选择了归隐。1949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桂系首领白崇禧亲自请他出山力挽狂澜。 莫德宏最终只勉强接受了一个“护路司令”的虚职。在迁江撤退途中遭遇游击队伏击时,他平静地放下武器,对身边的人说:“打日本人,我刀刀见血;但中国人的子弹,一颗也不该浪费在内战上。” 1973年,莫德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历史的洪流总裹挟着纷繁复杂与功过评说,但回溯到1938年那个为南京三十万冤魂雪恨的时刻,他挥向刽子手的那把大刀,从未有过半分犹豫。 以血还血,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或许是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正义呐喊,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在至暗深渊中,用生命和尊严发出的最后怒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资料:莫德宏.抗日战争纪念网;《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等国内权威抗战史料记载相关战役及莫德宏事迹。
1938年那个炮火连天的春天,台儿庄战场硝烟蔽日。日军板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压境
帝王心术
2025-07-26 10:44:34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