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揭开尘封20年的秘密1950年上海某餐馆内,开国上将突然扔下菜单,抓着服务员追问:"老板娘叫什么?再说一遍!"
那年盛夏蝉鸣声中,宋时轮走进巷子深处的老字号饭馆。刚点完菜,邻桌食客闲聊时飘来"董竹君"三个字,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竟双手颤抖,饭碗"哐当"摔在桌上。
服务员被眼前景象惊住:堂堂军长眼眶发红,反复确认老板娘姓名。当得知正是故人,宋时轮踉跄着冲上二楼,叩门声里带着二十年未消的急切。
门内女子转身刹那,记忆如潮水涌来。1928年寒冬腊月,广州街头蜷缩着刚出狱的落魄青年。三天粒米未进的他被饭香吸引,却因褴褛衣衫在店门口徘徊。女掌柜董竹君二话不说拉他进屋,热汤饭配着塞满银元的布袋,成了宋时轮重生的火种。
"要不是您当年借的200大洋,我早冻死在街头了。"重逢时宋时轮声音哽咽。董竹君却记不清这段往事,只笑道:"能帮到人就好。"
当年那个布袋里的钱,让宋时轮辗转找到组织,从排长一路拼到兵团司令。二十年来他多方打听恩人下落,谁知命运安排他们在上海街边小店重逢。
如今董竹君已是沪上知名企业家,锦江饭店创始人。面对将军的报恩心意,她摆摆手:"看见你活着建功立业,比什么都强。"两人就着蟹粉小笼追忆往昔,后厨飘来的香气与当年广州那碗热汤面竟如此相似。
自此宋时轮常带部下来用餐,战士们发现首长每次都要在二楼雅座多坐半晌。没人知道那道木格窗外,正对着董竹君办公室的灯光。两个乱世中相互救赎的灵魂,终在和平年代续写了这段温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