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很难考,只招1个!”7月18日湖北咸宁赤壁,18岁女孩高考考了621分,填

万象解析所 2025-07-26 10:24:39

“这个很难考,只招1个!”7月18日湖北咸宁赤壁,18岁女孩高考考了621分,填志愿时,她本可报985名校,哪知,她却选择了全国仅招12名女生、湖北只招1人的军校。网友:勇气可嘉,难能可贵! 据极目新闻报道,7月18日的湖北咸宁赤壁,一场特殊的“送喜”仪式打破了小区的宁静,原来18岁女孩李汪晏,在锣鼓声中接过了空军预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而这份通知书是湖北地区的首张,更是该院在湖北录取的唯一一张女生录取通知书。 故事要从李汪晏的高考说起,2025年高考,她考出621分的好成绩,这个分数放在志愿填报里,妥妥能冲击985名校。 可当大家以为她会循着“高分进名校”的常规路径走时,李汪晏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报考空军预警学院。这所军校在全国范围内仅招12名女生,落到湖北,名额更是珍贵至极只有1个。 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但李汪晏没打退堂鼓,填报志愿时,她目光坚定,果断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最终还真就从众多竞争者里脱颖而出拿到了录取通知。 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和李汪晏的家庭氛围分不开,她的父亲李周林1997年参军,在南海舰队服役,2005年才退役。 从小听着父亲讲军营故事长大,参军报国的种子早就在李汪晏心里扎了根,所以面对高考志愿当别人盯着综合类名校的光环时,李汪晏的目光,始终锚定在军事院校上。 李汪晏心里装着的,是从小埋下的那团“军装梦”的火,是想为国家空天防御出份力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拿到录取通知后,李汪晏也没闲着,她和父亲每天坚持晨跑提前为军校里的体能训练“打基础”。 这份对自己的“狠劲儿”,和填报志愿时的坚定一样,让人看到这个18岁姑娘的韧性,而巧合的是,收到录取通知书这天,还是她弟弟16岁的生日。 弟弟看着姐姐接过通知书时的模样,深受鼓舞,直言自己以后也要考军校,一家两代人就这样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对军营的向往对家国的担当。 然而在大众认知里,高分考生选985高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名校光环耀眼未来就业、深造,好像都能铺就一条相对平顺的路。 可李汪晏偏不按“常规剧本”来,她把分数化作追梦的底气,一头扎进竞争激烈的军校报考里,而这一“选”跳出了世俗眼光里的“最优解”,却选到了自己心里的“最想走的路”。 李汪晏不在乎名校标签,只执着于内心的家国情怀,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在当下太有冲击力,也太容易让人共鸣。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的评论炸了锅。有人感叹“勇气可嘉,难能可贵”,说现在年轻人能不为名校光环所动,坚持自己的家国梦,太让人佩服;也有人联想到自己当年填志愿的纠结,说要是自己有这姑娘的勇气和信念就好了。 当然,也有网友好奇,这么高的分去军校,会不会“亏”?可在李汪晏这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她选的不是“亏不亏”的功利计较,而是“该不该”的初心坚守。 李汪晏的选择,不止是个人梦想的奔赴,更折射出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在越来越多人追求“世俗成功”的当下,总有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愿意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绑定在一起。 而军事院校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在李汪晏的选择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招的不只是学生,更是怀揣家国担当、愿意为国防事业奉献的“新鲜血液”,而李汪晏身上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恰恰是这代年轻人最动人的模样。 最后回到事件本身,李汪晏放弃985、选军校这事儿,乍看是个人志愿选择,实则是一场青春与家国的双向奔赴,她用621分的底气换来了逐梦军营的入场券;用18岁的坚定,诠释了什么叫“清澈的爱,只为家国”。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是佩服她的勇气,还是理解她的选择? 信源:极目新闻

0 阅读:207
万象解析所

万象解析所

解析万象,解读社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