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4岁的韩国“体操公主”许昭英,顶着父母反对的压力,执意嫁给了中国体操冠军黄力平,尽管被韩国网友骂成“叛徒”,她依然坚定表示,不是中国人,我不嫁。
1998年的亚运会赛场上,一位中国裁判目光始终追随着一个身影,那是许昭英,韩国女子体操代表队的选手,裁判席上的他,神情专注,眼里却藏着四年未曾说出的思念,几年前,他还是参赛选手,如今身份改变,心中的那份牵挂却从未淡去,这一刻,命运悄然将两人重新拉回了彼此的轨道。 黄力平第一次见到许昭英,是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上,那年他20岁,正值竞技状态的巅峰,而许昭英16岁,还只是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少女选手,黄力平的眼光在人群中定格在她身上——不是因为她的成绩,而是因为她身上那种不动声色的从容与专注,她的动作不算最惊艳,但却精准有力、节奏分明,仿佛舞台是她一个人的,那时她还未成年,他没有贸然靠近,只是在心里悄悄记住了她的样子, 由于两人都是体操运动员,后来又在一些国际赛事中偶有碰面,但真正让他们有了交集的,是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这一次,两人都作为各自国家队的重要成员参赛,黄力平获得了男子双杠冠军,而许昭英则随队拿下女子团体铜牌,比赛间隙,他终于鼓起勇气,送出了一个小礼物——一个毛绒玩偶,她接过了,但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那是个简单的动作,却在他心中留下了希望的余地, 许昭英的成长背景,使她对感情格外谨慎,她来自一个普通的韩国工人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家中兄弟姐妹不少,从小她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父母明令禁止早恋,尤其是不能和外国人有来往,她对这种规矩从不质疑,反而把它当成一种保护,正因如此,哪怕黄力平再真诚,她也始终保持距离。 她的体操之路起步并不早,小学时,一次体育课上被老师发现有身体协调方面的天赋,之后才被推荐进入训练体系,那时候她并不明白“天赋”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自己喜欢在垫子上翻滚跳跃的感觉,训练很苦,身体常年带伤是家常便饭,但她从未退缩,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从体校一路拼进了国家队,教练曾建议她改练艺术体操,她却坚持留在竞技项目中,她喜欢那种肌肉与力量的较量,也习惯了和自己较劲。 而黄力平的运动生涯,则是另一段艰难旅程,他原本主攻自由体操,曾拿下不少奖项,然而一次意外的手腕伤,让他不得不退出熟悉的项目,医生建议他退役,但他不甘心,他选择改练吊环,从零开始,硬是用一年的时间,把曾经受伤的手腕练成了最稳固的支撑点,训练中他几乎每天都与疼痛为伴,但他相信,只要还站在赛场上,就不算输。 1996年,他再次受伤,这一次不得不正式退役,短暂的低谷期后,他决定转型做裁判,对他来说,既然不能再用身体参与比赛,那就用眼睛和经验守护这片赛场,而就在裁判席上的那一年,他再次见到了许昭英,这一次,她比几年前更成熟了,也更自信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比赛结束后,像从前那样,送了一份小礼物,她收下了,眼神里多了几分柔和。 两个人的关系,从这一点一滴开始升温,没有轰轰烈烈的表白,也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是一次次的见面,一封封的信件,一点点的靠近,黄力平开始学韩语,虽然说得不流利,但足以表达关心,许昭英也开始接触中文,从拼音学起,逐渐能用简短的句子交流,他们的沟通从最初的比手画脚,到后来的电话问候,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也拉近了彼此的心。 但外界的声音并不温柔,韩国媒体对这段跨国恋情并不看好,质疑声不断,有人说她背叛国家,有人说她太冲动,父母也一度反对,担心女儿远嫁他乡,不被珍惜,但她没有解释太多,也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她知道,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他人眼中的风光,而在于能否与一个人走下去,走很远。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01年冬天,黄力平带着年货,踏雪前往许昭英的家中拜访,他第一次使用韩式地暖,不熟悉操作,弄得满头大汗,反倒逗笑了一家人,许昭英的母亲被他的笨拙打动,父亲虽沉默,但晚饭后也终于松口,那一夜,他没有说什么道理,却用行动打动了他们。 一年后,两人在首尔举行了婚礼,那天,他背着穿韩服的新娘绕场三圈,汗水浸透了礼服,但脸上的笑容从未减少,婚礼上,没有华丽的誓言,只有来自中韩双方亲友最诚挚的祝福,李宁、李小双等体操名宿也到场祝贺,这是一场两国体操圈的温暖聚会。 信息来源:韩中体操队员再传佳话 许昭英黄力平喜结良缘——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