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7月24日报道:“中欧峰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欧盟希望中国停止大量出口产品的行为。中国则要求欧盟取消关税,并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欧盟领导人与中国官员均表示,不指望此次峰会能解决双方诸多分歧,其中还包括围绕中国对俄罗斯及其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支持所产生的严重分歧。” 评几句:从欧盟内部视角分析,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不同成员国基于自身经济结构、政治利益的差异,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像德国、法国等经济实力较强、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良好合作,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获取中国庞大市场的红利;而一些东欧国家,出于地缘政治、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在对华立场上更容易受美国影响,态度相对强硬。这种内部的不一致性,使得欧盟在与中国谈判时,难以形成统一且合理的诉求,增加了中欧解决分歧、达成共识的难度。 尽管此次峰会被报道不指望解决诸多分歧,但这并不意味着峰会毫无意义。中欧双方能够坐下来坦诚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信号。通过对话,双方可以增进对彼此立场和关切的了解,为后续的沟通合作奠定基础。而且,中欧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如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即使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所有分歧,也可以在这些共同利益领域先行开展合作,以合作成果增进互信,为解决其他分歧创造条件。 《纽约时报》作为美国主流媒体,其报道往往带有美国的地缘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偏见。在报道中欧峰会时,过度强调分歧而忽视中欧合作的巨大潜力和积极进展,可能会误导国际舆论,破坏中欧关系发展的良好氛围。中欧双方应秉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坚定推进双边合作,不被外界舆论干扰,通过持续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化解分歧,实现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
纽约时报7月24日报道:“中欧峰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欧盟希望中国停止大量出口产品的
世界动态深层解析
2025-07-26 00:02: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