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评为一等功的英雄杜海山,因给家里的生活费太少,而被妻子要求离婚,但在法庭上,妻子听了杜海山的解释后,泪如雨下!
原告李卫平状告丈夫杜海山,理由是对方每月只给家里6块钱生活费,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已经达到40多块。
杜海山确实是个名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在老山前线表现突出,荣获一等功,战后被安排到各地作报告,宣传英雄事迹,正是在一次报告会上,他认识了在纺织厂工作的李卫平。
两人1980年结婚,婚后生活却出现了问题,李卫平发现丈夫虽然每月有60多块工资,却只给家里6块钱,她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又要抚养年幼的儿子,还得在纺织厂上班贴补家用。
李卫平多次询问丈夫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杜海山总是支支吾吾不肯说实话,她怀疑丈夫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或者染上了什么不良嗜好,经过几年的忍耐,李卫平终于决定起诉离婚。
法庭上李卫平拿出了5年来的汇款单据作为证据,每张汇款单都显示杜海山只给家里寄6块钱,连孩子的奶粉钱都不够,法官询问杜海山为何如此对待家庭,他一直沉默不语。
直到法官威胁要强制执行财产调查,杜海山才开口说话,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11个地址和姓名,这些都是1979年牺牲战友的家庭住址。
杜海山所在的侦察班在老山执行任务时遭遇敌军伏击,12个人只有他活着回来,临行前,大家曾经约定,如果有人牺牲了,活下来的战友要帮忙照顾家属,这个约定当时很多人都当玩笑话,没想到真的用上了。
战争结束后,杜海山开始履行承诺,他把自己的工资分成12份,其中11份寄给牺牲战友的家属,每人每月6块钱,杜海山给自己家也留了6块钱,他觉得这样比较公平。
这个秘密杜海山保守了5年,连最亲近的妻子都没有告诉,他担心说出来会给家里增加负担,也怕别人说他是在作秀,每个月发工资后,他都会悄悄到邮局给11个家庭汇款。
听完这个解释,法庭上一片寂静,李卫平抱着头哭了很久,然后主动向法官申请撤诉,她说自己误会了丈夫,没想到他把钱都用在了这么有意义的事情上。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媒体那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报纸都报道了杜海山的故事,报道刊出后,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给报社写信,表达对杜海山的敬意。
更让人意外的是,很多人开始给杜海山寄钱,有退休工人寄来自己的养老金,有学生寄来攒下的零花钱。
杜海山没有留下一分钱,全部转交给了11个战友家庭,他还专门写信给每个家庭,说明这些钱的来源,希望他们能够接受社会的善意,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后,主动表示不再需要资助。
李卫平后来说,她其实早就感觉到丈夫有什么秘密,每个月发工资的那天,杜海山总是很早就出门,很晚才回家,有一次她偷偷跟踪,发现丈夫在邮局待了很长时间,但当时没敢问。
撤诉后李卫平开始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做法,她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家务,让杜海山能够安心工作和履行对战友的承诺。夫妻俩还商量着,等经济条件好一些,要去看看所有战友的家属。
现在回想起来,杜海山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很值得,他说战友们把生命献给了国家,照顾他们的家属是活着的人应该做的,这个承诺不仅仅是对死去战友的交代,也是对自己良心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