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睡梦中离世,第二天,妻子吴镜侬在他身边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短短十个字令人泪目。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谢家荣离世那天,北京地质大院飘着细雨。这位68岁的老教授吞下安眠药,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枕边留着给妻子的纸条:侬妹,我先走了,望你保重。 三天前,人们还看见这位满头白发的学者被迫下跪接受批斗。没人想到,这个预言大庆油田的人,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两年后的贵阳,同位素专家李璞割腕自尽,鲜血浸透了满是计算公式的笔记本。一个月后,研究稀有元素的司幼东在同栋楼里重蹈覆辙。 谢家荣19岁远赴美国求学,22岁带着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回国报效。他是第一个系统调查台湾石油地质的中国学者,也是最早预言华北平原蕴藏石油的科学家。 1953年,当外国专家断言中国贫油时,只有谢家荣坚持认为“北满有油”。他提出松辽盆地勘探方案,首创“古潜山”找油理论,比大庆油田实际发现早了整整六年。 尽管理论基础来自谢家荣,大庆油田的发现功劳却被归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直到1991年,地质泰斗黄汲清走访十几位当事人后才确认: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理论毫无关系。 他生前坚持中国石油要向古生代地层寻找,当时无人理会。三十年后,塔里木油田在古生代地层喷出工业油流,年轻地质师们惊叹不已,却不知这位先驱早已长眠地下。 他的五个子女被迫分散各地,多年不敢提及父母姓名。李璞的儿子当时在延安插队,为与“自绝于人民”的父亲划清界限,连收尸都不敢去。 知识的传承就这样被生生切断。那些本该在实验室里传授给学生的宝贵经验,随着导师们的离世而永远消失。 1978年85岁的黄汲清提笔给邓小平写信,详述油田发现的真相。调查组历时四个月,最终确认地质力学理论对大庆油田发现没有实际作用。但那些本该站在功劳簿上的名字,早已化作历史尘埃。 今天,当我们驱车经过河北任丘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时,那些从古潜山中喷涌而出的原油,仍在默默印证着谢家荣当年的判断。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批斗的人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在反思中度过晚年。而那些用生命验证科学真理的学者们,他们的贡献终于重见天日。 谢家荣生前最爱的那块野外勘探用的罗盘,至今还静静躺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里。指针依然指向北方,就像他生前的坚持一样,永远指向真理的方向。 当我们今天享受着石油带来的便利生活时,不应该忘记那些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先驱者们。他们用最痛苦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热评: “看到谢家荣夫妇的遭遇,真的破防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太苦了,明明是为国家找油的功臣,最后却连尊严都保不住。现在年轻人谁能想象,发现大庆油田的人会落得这种结局”? “匈牙利地震队技术牛是真的,但合同没到期就被调去松辽平原,干完活连名字都不配提?现在连谢学锦院士都看不下去,说”不能忘恩负义“,这波我站院士”! “李四光定方向、谢家荣画地图、匈牙利人搞技术、石油部钻井,缺一不可!非要争个”唯一功臣“没意思,不如多挖挖还有哪些被埋没的名字”? 这事儿争议几十年,本质是“科学成果该归个人还是集体”?有人心疼谢家荣的悲剧,有人为匈牙利人鸣不平,也有人觉得李四光被过度神化。但无论如何,大庆油田的发现让中国甩掉“贫油帽”,背后是无数人的血汗,包括那些被遗忘的名字。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报——谢家荣:像矿脉一样被掩埋)
1979年,一代名将郑维山最终因为生活低头了,他给昔日领导人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信
【58评论】【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