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斗从建安二十二年打响,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撤退,持续了整整两年。由于关羽镇守汉中并未参与战斗,刘备麾下的黄忠和赵云都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获得了赫赫战功。马超则只参与了下辨之战,但可惜战败。
在刘备的将领中,张飞的表现令人费解。张飞和马超在下辨之战中败给了曹洪与曹休之后,他又在宕渠、蒙头、荡石一线与夏侯渊和张郃对峙。曹操当时已击败张鲁,派夏侯渊和张郃守住汉川。在长达五十多天的对峙中,张飞并没有选择与曹军主将夏侯渊交战,而是专注于攻击张郃,最终成功将其击败,迫使张郃丢马弃山,带领十余名随从从侧道撤退。
回顾汉川之战,有一种看法认为,张飞之所以不与夏侯渊交战,是因为他不想与自己的老丈人打架,怕回家后被责罚。但其实,诸葛亮当时在成都并未参与战斗,刘备也清楚张飞的选择。张飞这么做,显然不是因为私人感情,而是更有战略意义:击败张郃比击败夏侯渊更为重要。
夏侯渊作为张飞的老丈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历史记载中,夏侯渊与张飞的妻子有着深厚的关系:夏侯渊曾在困境中抚养起张飞的妻子,并为她付出了巨大代价。张飞迎娶夏侯姑娘的具体情况并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这门亲事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此外,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曾因与司马家族的冲突而面临生命危险,他投靠了西川的刘禅,并得到了温暖的接待。刘禅表示,夏侯霸的父亲并非死于刘备之手,而是外部敌人所致,这一表态可能是为了避免触及过去的敏感话题,避免因张飞与夏侯渊的关系造成尴尬。
张飞没有直接与夏侯渊决斗,背后确实有个人情感因素,但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量。诸葛亮并未参与前线指挥,他的任务是留守成都,负责后勤和物资供应,实际战场指挥则由法正担任。如果诸葛亮在前线,他或许会不理解张飞为何绕开夏侯渊直接进攻张郃。张飞选择了绕行,避开了夏侯渊,进攻张郃,这种战术上的选择,是为了消灭更为强大的对手——张郃。
历史文献《三国志》指出,在刘备和诸葛亮的眼中,张郃无疑是比夏侯渊更为棘手的敌人。虽然夏侯渊担任西征大将,但张郃善于运筹帷幄,作战能力极强,甚至连诸葛亮也对其颇感忌惮。历史证明,张飞和刘备都更倾向于先解决张郃,因为他才是最具威胁的对手。
张飞选择绕过夏侯渊去打张郃,并非是个人情感的驱动,而是出于深思熟虑的战略安排。对于刘备而言,张郃是一个更具挑战的敌人,而夏侯渊则只是曹操军中的一个重要将领。历史的走向证明,张飞的这一决定是明智的,也为刘备集团在汉中之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张飞虽然以勇猛著称,但他的战略眼光同样不容忽视。刘备对于张飞的信任不仅体现在对他个人忠诚的认可,也在于张飞在战场上所展现的智慧和果敢。在张飞对战张郃时,他的专注力和对敌情的判断,使得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