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名身中100多块弹片的解放军战士被送往火葬场,就在众人伤心之际,突

历史指挥官 2025-07-24 14:16:21

1984年,一名身中100多块弹片的解放军战士被送往火葬场,就在众人伤心之际,突然间!“尸体”动了......

1984年7月12日,松毛岭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清理战场的战士们发现了一个奇怪情况,有个重伤员看起来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准备按牺牲人员处理,但细心的卫生员发现他的手指还有轻微反应。

这个人叫李陶雄,当时是某步兵连的班长,战斗中他身中多发子弹和弹片,伤势严重到医护人员一度以为已经牺牲,好在发现及时,立即送到了后方的野战医院。

野战医院的军医检查后发现情况比想象的严重,李陶雄全身有186处大小不等的伤口,体内有大量弹片,其中好几块离重要器官很近,最危险的是有24枚弹片分布在胸腔内,有几枚距离心脏只有不到一厘米。

因为伤情太复杂,野战医院决定把他转到条件更好的大医院,广西军区协调了直升机,把李陶雄紧急送往昆明的军区总医院。

昆明军区总医院组织了多科室专家会诊,外科主任看了片子后说,这样的伤情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手术风险极大,但作为军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战友。

手术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做到第二天上午9点,整整19个小时,主刀医生后来回忆说,手术中最困难的是右腿大动脉附近的三块弹片,稍有不慎就可能大出血。

由于失血太多,李陶雄在手术中输了4800毫升血,这个数量几乎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手术虽然成功,但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又进行了第二次清创手术。

李陶雄昏迷了78天才醒过来,醒来后问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赢了吗?”得知胜利的消息后,这个一直很坚强的人眼圈红了。

康复过程很漫长,三个月后,医生又为他做了一次手术,取出了右腿里的弹片,当时医生担心他的腿保不住,幸好最后还是保住了。

最终的统计数据显示,李陶雄体内一共取出了189块大小不等的弹片,还有37块因为位置太危险,取出风险太大,就留在了体内。这37块弹片至今还在他身体里。

李陶雄的案例后来成了军医大学的教学材料,不少军医都知道这个“死而复生”的战例,在战伤救治培训中经常被提到。

这种严重的多发性战伤能够救活,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确实不容易,主要是发现及时,抢救措施得当,加上病人求生意志强烈。

李陶雄康复后回到了部队,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参加一线作战,他被安排到后勤部门工作,继续为部队服务。

有意思的是他体内剩余的那些弹片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影响,医生说只要不剧烈运动,注意保养,基本上不会有问题。

这个案例也推动了我军战伤救治技术的发展,医院总结了这次救治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多发性战伤的处理流程,对后续的医疗工作很有帮助。

李陶雄本人对这段经历看得很淡,他说自己只是运气好,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去烈士陵园看看那些牺牲的同志。

现在李陶雄已经退休了,身体状况还不错,偶尔会到军校给学员们讲讲那段历史,他总是说和平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珍惜现在的生活。

0 阅读:26
历史指挥官

历史指挥官

历史文化大家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