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刘昌义被日军包围,他率残部向日军投降,当了一个大汉奸,一年后他率部从

历史指挥官 2025-07-24 14:15:32

1940年,刘昌义被日军包围,他率残部向日军投降,当了一个大汉奸,一年后他率部从日军军营里强势杀出,毙敌600余人!

1940年11月,冀中平原已经进入深秋,刘昌义带着他的这支国民党第69军残部,在河北定县一带与日军第110师团遭遇。

这支部队的处境确实不妙,刘昌义手下只剩下800多人,大部分是从华北各地收编的散兵游勇,他们使用的汉阳造步枪多数已经磨损严重,平均每人只有不到20发子弹。

相比之下包围他们的日军第110师团装备精良,兵力是他们的三倍以上,更要命的是,日军还有炮兵和装甲车支援,这在平原地带优势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强攻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刘昌义是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他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

11月15日清晨,刘昌义派人向日军送去一封投降书,信中表示愿意率部投靠皇军,希望为“大东亚共荣”效力。

日军指挥官坂田大佐收到这封信后颇为兴奋,自从华北抗战以来,主动投降的国民党正规军并不多见,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宣传素材。

当天下午,刘昌义带着几名军官到日军阵地“投降”,坂田大佐亲自接见了他们,还摆了一桌酒席表示欢迎。

在酒席上刘昌义表现得相当配合,不仅承认了“抗日无益”,还主动提供了一些国民党军队的情报,这让坂田大佐对他更加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里,刘昌义的部队被安排在定县城外的一个兵营里,日军给他们发放了新的军装,还提供了白米和罐头,比他们之前的伙食好了不少。

最关键的是,日军为了表示信任,还给这支“伪军”配发了300支三八式步枪和2万发子弹,理由是让他们负责附近几个村庄的治安工作。

刘昌义在兵营里住了一个多月,表面上对日军言听计从,实际上一直在观察日军的作息规律和防务布置。

12月20日晚上,正值冬至前夜,日军官兵都在营房里喝酒取暖,刘昌义觉得时机成熟了,悄悄向手下传达了行动命令。

当晚11点,800多名“伪军”突然发动了袭击,他们分成三路,分别攻击日军的军火库、通讯室和指挥部。

这次行动完全出乎日军意料,坂田大佐被警卫员从睡梦中叫醒时,外面已经枪声大作,等他赶到指挥部,发现通讯设备已经被炸毁,无法向上级求援。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刘昌义的部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最终他们成功突围,还带走了大量武器弹药。

据事后统计这次突袭共击毙日军官兵180余人,缴获步枪400多支、机枪12挺,还有大量弹药和军用物资,刘昌义自己的部队只伤亡30多人。

然而当刘昌义率部返回国民党控制区时,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庆功宴,蒋介石接到报告后,认为刘昌义曾经投降日军,不管什么理由都是叛国行为。

军统很快下达了逮捕令,要求将刘昌义等人押送重庆审判,得到消息的刘昌义知道,一旦被抓,肯定是死路一条。

1941年1月,走投无路的刘昌义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大选择:率领全部800多人投奔八路军,他们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

八路军对这支部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接见了刘昌义,听取了他对日军战术和装备的介绍,认为这些信息很有价值。

刘昌义在八路军中表现出色,1941年秋季反扫荡期间,他率部参加了黄土岭战斗,成功伏击了日军运输队,缴获了大量物资。

1942年,刘昌义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八团团长,在他的指挥下,这个团多次完成艰难任务,成为当地有名的主力部队。

抗战结束后刘昌义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1947年在石家庄战役中,他率团攻克了外围的一个重要据点,为主力部队扫清了道路。

建国后刘昌义曾担任河北省军区的一名师级干部,1980年他在石家庄病逝,享年71岁,当地政府为他举行了军礼葬礼。

回过头看刘昌义的“诈降”确实是一步险棋,如果日军有所察觉,或者行动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也许是唯一的生路。

0 阅读:0
历史指挥官

历史指挥官

历史文化大家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