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次急眼了!不是因为火箭没升空,而是中国空间站里竟没有一个英文,全是中文!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24 12:13:51

美国这次急眼了!不是因为火箭没升空,而是中国空间站里竟没有一个英文,全是中文!   天宫空间站用全中文,是技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航天这行当最讲究精准,语言得统一,不然一个指令没弄明白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空间站因为多国合作,英语、俄语混着用,紧急情况下一切换语言,效率可能就打折扣,中国自个儿建的天宫,选中文当工作语言,既能让航天员操作更顺手,也减少误解风险。   航天员在自家空间站里用母语都费劲,那还叫啥科技强国?天宫从核心舱到实验舱,全是中国自主研发,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凭啥不用自己的语言?这不光是操作需要,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有人可能担心全用中文会不会让国际合作卡壳?其实这完全多虑了,中国航天从没关上合作的大门。   2023年,天宫就接纳了17个国家的9个科学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啥的,妥妥的全球共享平台,早些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里,中国跟法国、奥地利合作搞载荷,跟欧洲空间局和阿根廷搞地面测控。   2025年,嫦娥八号还计划向全球开放合作机会,这些例子都说明中国航天不是自个儿玩,而是真心想跟大家一块儿干大事。   语言上中文为主不代表排外,国际项目有翻译系统,外国科学家或航天员也能通过培训适应,就像国际空间站用英语,很多人得学着用,中文也一样可以是合作的桥梁。   2011年,美国通过了个法案,禁止他们航天局跟中国合作,直接把中国踢出国际空间站项目,这事儿逼得中国只能靠自己,从天宫一号、二号的试验,到现在天宫空间站全面运行,硬是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路。   选中文其实也是对这段历史的回应,国际空间站用英语、俄语,多少是因为美俄长期霸着航天话语权,现在中国用中文,不光是技术自信,也是给全球航天格局添点新色彩。   美国不让中国玩国际空间站,现在又挑中文的刺,啥道理?天宫的语言选择,就是中国在航天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有能力建空间站,也有权利用自己的语言。   天宫正在改变全球航天合作的格局,国际空间站2030年要退役,天宫可能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永久空间站。   2025年,巴基斯坦要派航天员上天宫,这可是国际化合作的新起点,未来更多国家会加入天宫的科研项目,中文没准也会跟英语一样,变成航天领域的通用语言之一,这不光是语言的事儿,更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中文成“太空语言”折射中国影响力

0 阅读:1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