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遥遥领先中国,到输得一败涂地,日本航空工业是如何被美国整死 2023年初春,日本自卫队成建制接收美国“全球鹰”无人机时,东京都心三菱重工的大楼里,工程师们正默默拆解最后一架Space Jet原型机。 这个投入十五年、烧掉7000亿日元(约合350亿人民币)的国产客机项目彻底停摆。与此同时,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客机在上海腾空而起,开启商业首航。 曾经领先中国几十年的日本航空工业,如今连家门口的天空都已失守。 时间倒回1940年,三菱工厂诞生的零式战斗机横扫太平洋战场。这款战机的超长航程和高超机动性让美军飞行员吃尽苦头。 最辉煌的1944年,日本全年造出28000多架军用飞机,仅名古屋飞机制造厂就有数万工人昼夜赶工。而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十四年抗战,连基本的航空工业体系都还没建立。 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占领军立即挥舞制裁大棒,所有军用飞机就地销毁;中岛飞行机等航空巨头被强制拆分;三菱的生产线改造成纺织车间;大学禁止教授航空课程。 短短数月间,日本几十年积累的航空人才被迫转行造火车、种稻田。这场彻底的技术阉割,比任何军事打击都更致命。 熬过1952年禁令解除后,日本举全国之力造出首款客机YS-11。可当原型机刚升空,美国政府立即以"贸易平衡"为由施压:日本航空公司必须采购波音飞机作为交换。 最终YS-11因比美国竞品贵出五分之一,只卖出182架便宣告停产。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显示,时任商务部长曾直接警告日本:"你们的飞机别想进美国市场"。 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时,航空业却被美国绑上了更精密的枷锁。1987年日本启动FS-X国产战机计划,美国防部旋即出手干预:必须用F-16的设计图纸! 项目总预算被逼着增加到6500亿日元(约合325亿人民币),结果三菱重工造的F-2战机比美国原版贵一倍还多,研发周期拖长整整三年。 《日本航空工业史》披露:项目组日本工程师们实际成了美方图纸的搬运工。 2008年三菱启动Space Jet项目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突然提高适航标准。2017年项目已投入4000亿日元之际,美方又提出改变驾驶舱布局的强制要求。 当三菱耗尽资金完成改装,波音公司马上发动价格战:同类机型每架降价200万美元。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白宫2020年签发的日本飞机零部件进口禁令。 在横滨波音787制造车间,精密机床正在切削碳纤维机翼。这里的日本工人能生产全球最好的飞机部件,却永远造不出自己的整机。 而在上海商飞总装基地,第32架C919完成喷涂准备交付。这条生产线旁竖着巨大标语:"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中国航空人用三十年坚守验证了这个朴素的真理。 参考资料:三菱重工宣告终止SpaceJet研发——朝日新闻
从遥遥领先中国,到输得一败涂地,日本航空工业是如何被美国整死 2023年初春,日
竹韵清风起
2025-07-24 11:4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