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欠任何国家的!在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亚洲世纪”分论坛上,越南总理范明

波览历史 2025-07-22 14:09:30

中国不欠任何国家的!在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亚洲世纪”分论坛上,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中国作为亚洲强国,有责任帮助周边弱国,尤其是包括越南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这番话一出口,顿时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一些西方媒体迅速跟进,将这番言论包装成“中国理应无偿援助”的道义责任。   在这个全球瞩目的场合,范明政不仅提出所谓“强者有义务扶持弱者”的观点,还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国家的支持,尤其提及越南的贡献。   他试图将中国的崛起与越南的配合联系起来,暗示中国如今的强大应当“反哺”周边国家,特别是对越南给予无偿支持,包括高铁建设、技术转让以及扩大市场开放。   在发言中,他还提到了越南对美出口的巨大优势,称2024年越南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达到1100亿美元,而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产业链向越南的转移。   这番话看似在强调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实则处处透露出一种“你富了就该帮我”的潜台词,令不少观察者感到不安。   实际上,中国与越南的关系由来已久,历经复杂历史变迁。从1950年代起,中国先后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援助。   当时中国自身也处于极为艰难的时期,但仍然在人员、物资、资金上对越南倾囊相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年不仅派出32万人次的后勤与工程兵,还提供了上百万吨的物资援助,包括火炮、战机、枪械、粮食等,牺牲的中国官兵超过4000人。   这些援助在越南的独立和统一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堪称“兄弟之情”的体现。   可惜这段历史在越南的官方话语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统一之后,越南迅速调整战略,开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设想,试图在区域内建立主导权,甚至在1979年与中国发生边境冲突。   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伤害了中越友谊,也让中国对外援助的方式和逻辑逐渐发生转变。   近年来,尽管两国之间仍存在摩擦,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越南的大量投资和技术输出。2024年,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额达到312.6亿美元,占越南外资总额的28%。   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域,助力越南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国企业在越南设厂,雇佣了超过50万名越南工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除直接投资外,中国还为越南提供了不少优惠贷款。据相关数据,仅用于老街—河内—海防铁路建设的优惠贷款就达到83亿美元。   而在农业、能源、数字贸易等领域,中越合作项目更是多达45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   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履行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责任,向136个国家派遣农业技术团队,推动了2000多个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造血能力”建设。   2025年5月,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科技输出已覆盖全球超过130个国家,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非一味地“输血”。   尽管中国的对外援助和投资已然令人瞩目,但越南方面似乎并不满足。在2025年年初,越南还对中国进口的热轧钢加征了最高达27.83%的关税,试图以此施压,获取更多贸易谈判筹码。   这种一边依赖中国,一边又设限制衡的策略,明显与其在论坛上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范明政在论坛上还特别提到,希望中国帮助建设云南至海防的跨境铁路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转让。他所强调的“无偿”性质,使得这一合作诉求在国际间显得分外敏感。   毕竟中国的高铁技术是几代科研人员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的成果,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绝非轻易可以“赠送”的商品。   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确实带动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少亚洲国家都在中国产业转移中受益颇多。   但合作从来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基于平等与互利的共同选择。中国并未设下门槛要求回报,也从未以大国身份压人一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应当成为“提款机”。   越南国内媒体对范明政的发言进行了大幅报道,部分网民甚至借此炒作历史恩怨,强化民族主义情绪。   这种将合作包装成义务、将援助定义为责任的立场,不仅容易误导民众,更可能在区域合作中埋下隐患。   中国始终坚持以平等互利为基础推进对外合作。不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都在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范明政的发言,反映出一些国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渴望借力中国推动本国发展,又担心被中国“边缘化”,于是试图通过舆论压力、外交谈判或政策博弈获取更多利益。   但事实证明,合作不是道德绑架的结果,而是信任与共识的体现。 参考资料:界面新闻:达沃斯论坛进行中,英国前首相、越南总理等谈中国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