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756年,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宠幸她,此后10年她怀孕

1756年,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宠幸她,此后10年她怀孕7次!可奇怪的是,她生一个孩子乾隆就送走一个,从不让她亲自抚养。    1756年冬天,清宫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一年乾隆帝的嫔妃魏佳氏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皇七女,她刚刚生产还未满月,身体尚在恢复中,乾隆却再次临幸了她,这在清宫中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那段时间,魏佳氏接连怀孕,身体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此后十年间,她一共怀孕七次,先后诞下六个孩子,这在清朝的后宫中,是一项罕见的记录。   魏佳氏出生于1727年,来自正黄旗包衣家庭,包衣是清代满洲贵族的家奴体系,属于最基层的隶属阶层,地位远不如旗人世家,她的父亲是内务府的包衣管领,属于宫廷事务的管理人员。   1745年,魏佳氏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成为一名宫女,起初并不显眼,她默默行事,待人温和,她被分派到富察皇后的宫中伺候,在那段时间里,她展现了自己的细致与机敏。   富察皇后是乾隆帝最初的正室皇后,性情宽厚,颇得皇帝敬重,魏佳氏在皇后身边尽心尽力,不久便获得信任和赏识,她的沉稳性格和内敛气质让她逐渐被注意。   富察皇后曾在乾隆面前多次称赞魏佳氏,这也成为她日后被封为贵人的转折点,1756年,魏佳氏升为令贵人,成为后宫受宠的女性之一,正是在那一年,她生下了第一个女儿。   从1756年起到1766年,魏佳氏几乎年年有孕,她接连生下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还有一次小产,十年内怀孕七次,对身体的损耗极大,尤其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频率的生育极其危险。   清代宫廷档案中,关于这些皇子的记载清晰,每个孩子的出生时间与抚养安排都有详细记录,皇十四子永璐年幼早逝,永琰则是日后继位的嘉庆皇帝。   让人不解的是,魏佳氏所生的孩子,无一由她亲自抚养,每当一个孩子出生,很快就被安排由其他妃嫔或嬷嬷带走,令妃本人只能偶尔探望。   这种情况在清代皇家是有制度依据的,皇子皇女大多由指定人员抚养,特别是皇子,为了避免母族干政,常由高位妃嫔抚育,例如乾隆的另一位皇子便是由高贵妃抚养,目的在于打破母子之间的直接联结,以保障皇权集中。   虽然在制度上有依据,但令妃的孩子全部被送养,数量之多也属罕见,有学者指出,这可能与她的身份有关。   作为汉人出身的妃嫔,哪怕乾隆对她宠爱有加,也难以突破皇室中“以满为尊”的潜规则,在乾隆的统治理念中,维持满汉权力平衡始终是优先事项。   为了避免外戚干政的可能性,汉人妃子的子女由满人或其他势力中立的妃嫔抚养,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上的防范措施。   魏佳氏在后宫中地位不断上升,最后被册封为皇贵妃,这个过程伴随着她的每一次生育,1766年,在生下第七个孩子之后,她的身体逐渐衰弱,健康每况愈下。   据档案记载,她在病中服用了含朱砂的药物,意图助眠安神,朱砂含有汞成分,服用过量极易造成中毒,她的病情并未得到根本缓解,数年后终于在1775年病逝,年仅四十八岁。   乾隆在她去世后表现出了极高的哀思,他将她安葬于清裕陵,这本是为皇帝本人准备的陵地,只为最亲近的后妃留有空间。   同时他追封魏佳氏为“孝仪纯皇后”,并命人在其寝殿中保留她生前的物品,嘉庆继位后,也进一步提升了母亲的地位,使她的身后名分与其他正宫皇后等同。   尽管魏佳氏在生前受到乾隆的特殊对待,也确实诞下了未来的皇帝,但她本人并未能真正享受作为一位母亲的温情时光,十年七孕,却无一子在身,她的身体早早透支,晚年长期病痛,直到生命终结。   她的经历常被视为清宫中少见的“恩宠”典范,可在高位和荣耀的背后,是她亲情的缺失和生命的代价,乾隆帝的宠爱,并未能为她换来完整的母子关系,而她所留下的,除了后代的皇位继承,更多是一段深藏在宫墙之内的隐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