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她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女儿,也是皇太极的亲姐姐。曾受封公主,坐享尊荣,却在1635

她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女儿,也是皇太极的亲姐姐。曾受封公主,坐享尊荣,却在1635年那年盛夏,赤身裸体被绑上刑柱。当众凌迟三百刀,血溅沈阳城。行刑者手不抖,刀不停。围观者惊愕失声,耳边只剩尖叫与血肉撕裂的声音。她没撑到三百刀,就断了气。

努尔哈赤开国立威,不只靠刀枪,还靠联姻。

莽古济是他与嫡福晋所生的女儿,血统纯正,性格刚烈,从小不喜女红,偏爱骑射。成年后,嫁入哈达部。这桩婚事,是政治联姻,也是边疆维稳。她一进夫家,立即展露强势,不仅管理家事,还插手部政。丈夫早亡,她成了哈达实际的掌权者。

她不是普通的公主。她是能调兵遣将、指挥使令的“女诸侯”。兄弟们也不敢轻慢。她常年往来沈阳与哈达之间,消息灵通、人脉广泛,在后金政权中颇有影响力。

皇太极起兵夺位那几年,她表面不动声色,实则暗中为四弟莽古尔泰张目。

这个四弟曾是皇位继承人热门,兵多将广,资历老道。但后期屡屡触怒皇太极,被削权,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皇太极始终怀疑他死得不甘心,也不自然。他清楚,莽古尔泰死了,但还有人替他说话,还有人替他行动。

其中一个,就是莽古济。

1635年春,冷僧机上奏一封密报,捅破了窗户纸。

报告指称:莽古济伙同德格类、莽古尔泰旧部,秘密串联,欲发动宫变。目标明确:废除皇太极,重树莽古尔泰之子。

同时被搜出的,还有十六枚私印,内容涉及军令、钱粮、职任,足以坐实谋逆。

这不是普通越权,这是“图谋不轨”的实锤。

皇太极震怒。他一边布防,一边准备抓捕核心人物。他清楚,必须快、狠、绝。

德格类先被拿下,家族灭绝;莽古尔泰虽已病死,也被追罪掘坟;其他牵连者纷纷下狱,秘密审讯。

莽古济也没逃掉。

她被紧急拘押,秘密审讯。她没有否认,却也没有悔意。她辩称自己只是在维护父兄之志,不愿满清内乱。

可在皇太极眼里,这就是谋反。

她不是普通女子。她影响太大,口碑太好,一旦不杀,皇权将被动摇。

她也不是普通罪人。她是“公主”,一旦死得体面,反而成了“殉道者”。

所以,皇太极决定,不走流程,不搞斩首。他要她“死得最惨”。

刑场设在沈阳内城。

这是专门为莽古济搭的台子,柱子、绳索、刀具一应俱全。她被剥光衣服,当众捆在刑柱上。身边围着宫廷官员、亲王、兵将,也有百姓围观。

执行者是专挑的老刽子手,练过凌迟术法,知道哪一刀下去,不致命却最痛。

她不哭,不喊,但眼神死死盯着南边宫门。

第一刀从左肩划下,血花喷溅,众人惊呼。第二刀切开腹部皮肉。第三刀掏掉右侧肌腱。每一刀都避开要害,让她“清醒感受”。

她开始惨叫,声嘶力竭,一度挣扎,差点挣断绳索。身下血流成河,场面骇人。

到第276刀时,她头一歪,断了气。

刽子手停了手,宣布“行刑完毕”。

这不是普通行刑。这是一次“公开政治整肃”,是一场“肃王肃亲肃权”的铁腕宣言。

沈阳城一夜安静。

满洲贵族人人自危。

莽古济死了,死得彻底。尸体无人敢认,最后被草草掩埋。

她留下的,不只是空空墓穴,还有宫廷里那句绕不过去的旧话:“连亲姐都敢杀,还有谁不敢?”

皇太极此举,彻底打压了旧势力残余。莽古尔泰一系全灭,德格类家族连根拔除。整个宗室震惊。 再没有亲王敢私下结盟、敢置皇命于不顾。

这场政治清洗,以极致血腥作为代价,却换来了政权的统一与服从。

莽古济被历史扫进尘埃,但她的死,也敲响了清初权力斗争的钟声。

她曾贵为帝姬,叱咤边疆,却死在亲弟一纸诏书之下。

那年,沈阳的夏天格外热。血腥味在空气里久久不散。皇太极登高望远,他知道:这一刀,是对皇权最大一笔保险。

她是警示,不是牺牲。

而这个王朝,要从她的尸体上,走向更稳的铁血时代。

评论列表

秦巴寒冬
秦巴寒冬 1
2025-07-22 10:0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