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明了新词“蜂群效应”,不知是否妥当。 我朋友养蜜蜂多年,给我的蜂蜜有多少,我自己也不清楚了。 蜜蜂以蜂箱为单位,每个蜂箱有一只蜂王,其它的都是工蜂,也就是说除了寒冷的冬季,它们都在不停地飞来飞去,到处采花取蜜,直到自然死亡。 我讲的“蜂群效应”,不是讲蜜蜂的勤劳和辛苦,而是讲它们的盲从性和惯性思维。 人都是惯性思维,我举个例子,某村因暴雨被淹,房倒屋塌损失惨重,村民虽然痛心但都没有绝望自杀的想法,因为大家统一的思想就是,损失惨重的又不是我自己,他们能活我也就能活。 再举一例,某私企破产倒闭,资不抵债,老板拖欠所有员工,近一年的工资无法支付,而且看不到任何希望,但近百名员工虽然着急和气愤,但没有一个人想站出来,用刀逼着老板要钱,因为大家的想法就是,老板是欠全厂工人的,又不是欠我一个人,我为什么出头去拼命? 但是,如果老板有十个员工,他给九个人都支付了全部工资,唯独欠你一个人的不给,没有理由也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被拖欠工资的这个人,极有可能和你去拼命,他的理由就是,别人的都给了,凭什么不给我?认为我好欺负吗?他大概率真敢和老板玩命。 不知大家看明白没有,这就是“蜂群效应”,自己不想出头,但又希望别人出头,要回钱来大家都受益,别人出头发生事故伤了人,和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