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啥要帮我们找志愿军烈士遗骸?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背后主使有美国。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志愿军阵亡士兵遗骸散落在朝鲜半岛。韩国从1996年起在京畿道坡州市建了中朝军人墓地,处理挖掘出的遗骸。 2000年4月,韩国国防部启动遗骸发掘工作,主要响应美国要求找美军遗体。韩国组建遗骸挖掘鉴定团,从2007年起正式运作,每年6月25日开始,为期两个月。 团队有数千士兵参与,先培训后上场。发掘地点多在当年激战区,如江原道山坡。专家初步检查体征,欧美特征的移交美国,亚洲特征的比对后交给中国。 DNA检测是关键,中国提供烈士名单和亲属样本,韩国实验室比对确认。像展志忠这样的遗骸,靠印章和DNA锁定身份。 美国国防部从1950年代起就施压韩国,设立办公室全球搜寻阵亡士兵。韩国作为盟国,配合这项工作,导致志愿军遗骸被附带发现。 韩国借此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同时履行对美国的义务。从2014年起,中韩连续移交遗骸,每年一批。韩国每年整理遗骸和遗物,干燥分类后装殓。 有时遗骸混合埋葬,需要仔细分离。这过程耗费人力物力,但美国是主推力。韩国国防部数据显示,已发掘上千具遗骸,其中志愿军占一部分。 这说明,韩国帮忙找志愿军遗骸,其实是美国找自家士兵的副产品。整个机制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但根源在美国战略需求上。 中韩移交遗骸从2014年开始,第一批437具在仁川机场举行仪式,韩国移交后,中国用Y-20运输机接回。之后每年一批,到2023年已移交938具。 展志忠的遗骸在2020年第七批归国,伴随CHN-626印章。通过DNA比对,确认与河南新蔡县亲属匹配。他的儿子展超明提供样本,完成鉴定。 归国后,遗骸运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空军用歼-20护航,体现高规格待遇。陵园新建英名墙,刻上烈士名字。 展志忠的后人展保成和展启祥把家乡黄土撒入棺椁。其他烈士也同样安葬,通过数据库核实身份。至今981具志愿军遗骸归国,他们长眠故土。 亲属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找到亲缘,结束多年等待。美国继续督促韩国挖掘,导致更多遗骸被发现。中韩合作加深,韩国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负责鉴定。 这过程促进两国关系,但美国的作用不可忽视。韩国清理战场遗留,同时获益于外交。志愿军遗骸归还反映出战争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不是单一国家行为,而是多方互动结果。这让人们看到历史如何影响当下。 韩国挖掘遗骸的体制从2003年起完善,组建专职团队,包括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韩国中央鉴识所负责确认身份,参与全部批次移交。 专家如Im Nahyok博士处理志愿军遗骸。韩国每年发掘1000具左右,远超之前。志愿军遗骸从1981年起通过板门店移交,但数量有限。 2013年中韩协议后,直接移交增多。美国DPAA提供技术援助,监督韩国工作。韩国借此处理日内瓦公约义务,归还敌军遗骸。 志愿军遗骸有时与朝鲜军人混淆,需要仔细鉴别。中国方面发动社会力量寻亲,通过DNA比对找到亲人。如展志忠的后人,在2021年相聚。 这技术进步让无名英雄获名。韩国媒体报道显示,挖掘过程不针对特定阵营,而是全面覆盖。找到后分类移交,这机制源于美国压力。 韩国国防部表示,如果发现新遗骸,将按程序归还。中国用运-20和歼-20接运,体现国家重视。安葬仪式在清明前后举行,促进民众缅怀。 整个事件说明,战争结束70多年,遗留问题仍需多国合作解决。美国作为推动者,让韩国行动起来,间接惠及中国。这背后的国际动态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