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可是说话算数,要动真格了?近日,俄外交部向北约国家发出特别严厉的警告:若乌克兰胆敢使用远程导弹袭击俄纵深地区,俄罗斯立即打击相关提供武器国家的军事基地。 俄外交部原来的说法是“乌克兰所有目标都成为合法打击对象”,这次声明外延和内涵都扩大了,打击对象除乌克兰外,还包括提供远程武器的德法英等北约国家,而且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有媒体分析,在美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的严峻形势下,已把俄罗斯逼到了墙角,俄罗斯不得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又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回可不是像以往那样,大嘴放空炮吓唬人,而是来真的,干狠的。 对此,美西方可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提供武器后遭到反噬,俄罗斯的核武是不长眼、不留情的! 俄军已在白俄境内部署伊斯坎德尔战术核导弹,其9M729型射程达2000公里覆盖德国拉姆施泰因基地。2024年俄核演习首次模拟对波兰边境打击,验证"降级打击"理论——这正是北约最担忧的升级路径。 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导弹(射程250公里)已摧毁别尔哥罗德州S-400阵地。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即将交付,其300公里射程可威胁克里米亚基地。这些武器成为触发俄"红线"的关键变量。 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援乌指挥中心)距俄加里宁格勒仅550公里,处于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10分钟打击圈。该基地仅部署4套爱国者系统,面对饱和攻击拦截率不足40%(兰德公司2023推演)。 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已于2023年中止,双方热线通话频次降至每月不足1次(卡内基报告)。当俄将S-400雷达切换至战斗模式时,北约缺乏实时预警能力,误判风险达古巴导弹危机后峰值。 欧盟为规避俄能源已多支付8000亿欧元(布鲁盖尔研究所数据),德国工业电价涨至美国3倍。若冲突升级导致能源彻底中断,欧洲通胀恐突破10%,引发社会动荡——这恰是俄经济武器的终极威慑。 俄核警告虽具威慑效力,但实际打击北约目标将触发集体防御条款,导致不可控核升级。各方须重建对话渠道,划定武器交付红线(如限制导弹射程)。历史表明,核边缘政策是双刃剑,莫斯科的"破釜沉舟"更可能是胁迫策略,各方需用理性而非情绪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