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64年,河北一农民捡到一个“铁瓢”他没有多想,将其带回家使用,结果用了15年

1964年,河北一农民捡到一个“铁瓢”他没有多想,将其带回家使用,结果用了15年,铁瓢表面越用越亮,专家偶然发现,花8块钱从农民手中买下来,没想到这只“铁瓢”如今的身价高达上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名为“西汉上林共府铜升”的青铜器,静静地接受着万千目光的洗礼。 它工艺精湛,铭文清晰,是衡量西汉历史的一把标尺,估价早已过亿,可是,谁能想到,这件国之重器,在被发现之前,竟是河北一个农家院里用了十五年的水瓢。 1964年,河北一个普通村庄里,一位老汉在地里干活,一锄头下去,磕到个硬东西,刨出来一看,是个看着比较像瓢的铁器。 起初,老汉并没太当回事,顺手就带回了家,而这只“铁瓢”的命运,就此发生了转变。 接下来的日子里,它成了老汉家中最实用的物品,舀水、喂猪、浇菜,甚至用它直接从水缸里舀水喝,一家人谁也没觉得它有什么特别。 不过,这“铁瓢”倒也奇怪,越用越亮,磕碰磨损之间,表面的锈和泥垢渐渐褪去,反而露出了些光滑的底子和一些看不懂的纹路、符号。 因为它结实顺手,老汉对它也生出了感情,觉得是个好用的老物件,就这样,一件两千多年前的皇家计量器,在一个农家小院里,踏踏实实地当了十五年的水瓢。 转机出现在七十年代末,几位天津来的文物专家到村里考察,路过这个农家小院时想讨口水喝。 也就在院子歇脚的片刻,专家一眼就瞥见了水缸边那个造型奇特的“水瓢”,职业的敏感让他心里顿感不对,这东西的形制,绝不是寻常的铁器。 征得老汉同意后,专家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入手分量不对,敲击声音不对,仔细擦掉表面的污渍,青铜的质地和古朴的汉隶铭文赫然显现。 专家们心里顿时掀起巨浪,这哪里是什么铁瓢,分明是一件货真价实的汉代青铜器! 根据铜升上“上林共府”四个字的铭文,进一步看,它竟是西汉时期专供皇家园林“上林苑”使用的官方量具,这不仅是度量衡的实物证据,更是西汉中央官署手工业水平的直接体现。 一件沉睡千年的国宝,就这样在猪圈旁、水缸边被唤醒,身份得以揭晓,专家们希望将这件文物收归国有,他们开出了8元钱。 老汉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懂这个铁瓢真实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东西对历史有多重要,他只知道,这个铁瓢陪伴了他们十五年,他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 面对专家的反复解释和劝说,这位朴实的庄稼汉,最终还是选择将其上交给国家。 今天,这件西汉铜升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无声地讲述着大汉的荣光。 然而,对了解它身世的人来说,它身上最传奇的,或许不是那两千年的沉睡,反倒是当了十五年水瓢的这段寻常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