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曾国藩为何说陈玉成是汉唐以来第一强?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精锐,大多被陈玉成及其

曾国藩为何说陈玉成是汉唐以来第一强?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精锐,大多被陈玉成及其部下消灭,英王不愧是少年统帅。

陈玉成十四岁就上了战场,这个太平军的小将后来成了清朝官兵眼里的头号对头。

安庆、庐州、桐城,都是他打下来的地盘。

当年曾国藩手里握着湘军,跟这位少年将军周旋了好几年,愣是吃了不少闷亏。

曾国藩后来跟人说过,这个陈玉成的本事,汉朝唐朝以来的名将都比不了。

另一位湘军大帅胡林翼也点头,说太平军里最能打的,就数“狗逆”(清朝称陈玉成)。

咸丰七年,也就是1857年,安徽桐城打了一仗大的。

绿营大将秦定三手里攥着六万兵,硬是叫陈玉成给冲垮了。

转过年来,咸丰八年的浦口更是惨烈。

陈玉成没费多大劲就砸烂了清朝设在江北的大营,守将德兴阿部下上万八旗和绿营,一个都没跑掉。

浦口的土还没落定,陈玉成扭头又杀到了皖北的三河镇。

湘军那边顶顶厉害的将领李续宾,带着七千多精兵,一天之内就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连李续宾自个儿也死在了战场上。

清廷派了个钦差大臣叫胜保,领着两万八旗兵来堵他,结果在庐州白石山和六安又撞上了陈玉成。

两万人马几乎全报销,安徽巡抚李孟群都当了他的俘虏。

咸丰九年冬天到次年初,湖北太湖打成一锅粥。

陈玉成把湘军猛将鲍超的部队团团围住,眼看就要吃个精光。

胡林翼火急火燎调集各处兵马来救命,鲍超才算捡了条命回来。

太湖打完没喘口气,陈玉成立刻带人扑向天京。

围城的江南大营是和春、张国梁管着,陈玉成联合李秀成的队伍一下子捅破了这个大营子。

接着他又一路往江苏浙江打过去,清朝在南方最强的八旗和绿营,这下子元气大伤,再也聚不起威风了。

咸丰十一年开春,陈玉成又从安徽杀进湖北境内。

他动作快得像阵风,眨眼功夫冲到了武昌城外。

吓得湖北巡抚胡林翼拍着大腿直骂自己“笨人下棋,死不顾家”,急得连连咯血。

胡林翼这身子骨就再也没缓过来,半年之后就油尽灯枯。

陈玉成打仗的手下都卖命得很,捻军张乐行那伙人也服他管。

咸丰十一年底,他在三河堰把陕西绿营提督孔广顺打得溃不成军,还干掉了副将卢又熊。

转年正月,又在新安涧干掉了南阳镇总兵柏山,二月在顺河集把陕安镇总兵郝光甲也斩落马下。

后来他听信了苗沛霖的假消息,跑去寿州议事。

苗沛霖是个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的人,转头就把陈玉成绑了送给清将胜保。

胜保对他恨之入骨,对他用了极刑。

那一刀一刀下去的痛楚,陈玉成挺到了最后,那年他不过二十六岁。

人都以为陈玉成死了就太平了?

他那帮手下还在干仗呢。

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梁成富这四位大将是他亲手带出来的。

捻军的张宗禹、任化邦也一直在外头折腾。

同治三年,赖文光把这几伙人捏到一块儿。

同治四年春天在山东高楼寨设伏,当场击毙了满蒙骑兵最强的统帅僧格林沁。

这下子,清朝最后一批能打的八旗兵算是彻底没了。

只好完全靠着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和淮军撑场面。

赖文光接着在河南邓州、鲁山连打胜仗。

同治五年底打湖北钟祥,差点活捉淮军大将郭松林。

同治六年初在湖北蕲水弄死湘军重要将领彭毓橘。

张树珊带兵追他们,在湖北京山尹家河也中了埋伏,淮军死伤不少。

另一边,张宗禹在西边更厉害。

陕西巡抚刘蓉辛辛苦苦练的一万多湘军,在灞桥被张宗禹包了饺子,逃回来的没几个。

刘蓉丢了官帽子,灰溜溜回了老家。

陈玉成和他这帮手下把清朝搅得天翻地覆,比他那些太平军的同僚厉害得多。

八旗让他们打垮了,湘军淮军也被打得缺胳膊少腿。

栽在他和他部下手里的清朝大员,数得过来的就有两江总督何桂清(因陈玉成破江南大营,被咸丰问斩)、安徽巡抚李孟群、钦差大臣胜保、西安将军扎拉芬、挂巡抚衔的总兵李续宾。

那些亲王、将军、总督、巡抚,栽在陈玉成一系人手里的数都数不过来。

他要是晚走几年,局面还真说不好。

李秀成自己后来也认账,早几年确实得看陈玉成的眼色配合打仗。

这小将用十几岁冲阵的一股子猛劲,硬是撑起了太平天国的半边天。

2025年初,在安徽安庆市最新改造完成的“太平天国英王府纪念馆”里,一批新征集到的清军将领家书被公开展示。

这些咸丰、同治年间写于前线的信件,多处提到“英逆悍猛”、“四眼狗骤难制服”等描述。

同年3月,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的“太平天国战争再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主讲教授展示了曾国藩后代提供的家族记载,其中提到曾国藩晚年训诫子弟时多次以陈玉成作例,感叹“少辈尤当戒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