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潘军花了258元娶了萨日娜。婚后,萨日娜主动做起了家务,但潘军却不高兴,说:“我娶的是大学生,不是保姆,做家务不该是你的责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8月,萨日娜和潘军在上海举办婚礼。当时潘军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月薪156元,萨日娜刚从表演系毕业,还没有稳定收入。 他们用两个月工资买了一张弹簧床垫和两只铝合金戒指,在学校食堂请同学们吃了顿饭。 婚后他们住在学校分配的教工宿舍,一间11平米的单间,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 萨日娜每天早上5点起床,到公共厨房给丈夫做早饭。有天潘军看她在厨房忙碌,突然说:“你是上戏表演系毕业的,应该去演戏,不该困在这里。” 萨日娜1968年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父亲是包头市话剧团的编剧,母亲是演员。她5岁就跟着母亲到剧场看排练,12岁开始在学校文艺汇演中演小品。1987年高考时,她瞒着父母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萨日娜的演艺之路并不顺利。1991年到1995年间,她参加了30多个剧组的试镜,大部分都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有位副导演直接告诉她:“你的脸型太方,不适合演女主角。” 这期间萨日娜没有放弃练习,她每天对着墙壁练台词,模仿电影里不同角色的语气和动作。 潘军把家里的录音机改装成简易的配音设备,帮她录制练习片段。他们还会一起分析剧本,潘军负责男性角色,萨日娜演女性角色。 1995年3月,中央电视台筹拍电视剧《牛玉琴的树》,讲述陕西靖边县农民牛玉琴治沙造林的真实故事。 制片方在北京、西安等地选了两个月演员都不满意。导演沈好放在朋友推荐下见到萨日娜,觉得她的气质符合西北农村妇女的形象。 为了演好牛玉琴,萨日娜提前一个月到陕西靖边县体验生活。她住在牛玉琴家里,每天跟着下地干活,学习当地方言。 牛玉琴教她怎么扛树苗、挖树坑,还教她做陕北的洋芋擦擦。拍摄时正值7月,沙漠地表温度超过50度,萨日娜每天要扛着20斤重的树苗在沙地里走十几公里。 《牛玉琴的树》1996年在央视播出后,获得第16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中篇电视剧奖。 评委会在颁奖词中写道:“萨日娜准确把握了人物的内在精神,表演朴实自然。”这是她第一次获得业内认可。 此后萨日娜陆续接到了更多角色,2003年在《大染坊》中,她饰演主角陈寿亭的母亲,一个目不识丁但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 导演汪俊回忆,萨日娜为了这个角色专门学习了周村地区的方言,还请教了当地70多岁的老人如何纺线织布。 2008年拍摄《闯关东》时,萨日娜饰演朱开山的妻子文他娘。这个角色从20多岁演到60多岁,跨度40年。 化妆师王淼说,萨日娜主动要求不用替身,坚持自己完成所有年龄段的戏份。她研究了大量东北农村老照片,学习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体态变化。 在片场,萨日娜有个习惯,每次开拍前都要在角落里独自待10分钟,让自己进入角色状态。 《闯关东》导演张新建说:“萨日娜是那种一喊开机就立刻变成角色的演员,她的眼神、走路姿势瞬间就不一样了。” 2022年拍摄《人世间》时,萨日娜已经54岁。她在剧中饰演周家母亲李素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主妇。 为了贴近角色,她特意增重8斤,还学会了东北话和包饺子。导演李路在接受《中国电视报》采访时说:“萨日娜把母亲的形象演活了,很多场戏一条就过。” 《人世间》2022年1月在央视一套播出,CSM全国网收视率最高达到3。17%。很多观众在社交媒体留言说萨日娜演的周母让他们想起自己的母亲。 豆瓣网友“北方有佳人”评论:“萨日娜老师把普通母亲的不易演得太真实了。” 这些年潘军一直负责管理家庭财务,接送女儿上下学,让萨日娜能专心拍戏。2018年萨日娜获得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时,潘军坐在台下第一排,比她还激动。 如今萨日娜依然活跃在影视圈,2024年她参演的电视剧《繁花似锦》正在横店拍摄。剧组工作人员说,萨日娜每天第一个到片场,最后一个离开,对每个镜头都认真对待。 正如她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我就是想把每个角色演好,让观众相信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