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美国打我,我就打中国?"加拿大被美国制裁后,居然转头就“捅了”中国一刀,而且用

“美国打我,我就打中国?"加拿大被美国制裁后,居然转头就“捅了”中国一刀,而且用的理由极其荒谬,加拿大究竟想干什么?说白了,加拿大这是反制不动美国,于是就开始制裁中国了。

自 2025 年 3 月起,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能源产品征收 10% 关税,对其他商品加征 25% 关税。加拿大试图反制,对价值 300 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却在特朗普的 “组合拳” 下迅速溃败。

4 月,美国进一步对加拿大汽车加征 25% 关税,加拿大被迫出台有条件豁免政策,允许部分汽车制造商进口美国组装车辆。

到了 7 月,特朗普甚至扬言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加拿大总理卡尼只能无奈回应将继续谈判。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加拿大的软肋暴露无遗。以木材行业为例,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软木供应国,2024 年对美出口量达 595 万吨。

但美国以 “加拿大政府补贴伐木费” 为由,长期对其加征关税,2025 年税率已升至 14.54%。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加拿大木材行业 1.5 万名工人失业,却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加拿大政府没有反思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反而将矛头对准中国。2025 年 2 月的制裁只是冰山一角。早在 2022 年,加拿大就以 “国家安全” 为由,成为 “五眼联盟” 中最后一个对华祭出科技封锁大旗的国家。

去年 10 月,加拿大又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 100% 关税,对钢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这些举措看似强硬,实则是在向美国递交 “投名状”。

特朗普胜选后,加拿大上下曾幻想通过全面倒向美国来避免贸易战冲击。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甚至提议建立 “重要矿产安全联盟”,试图减少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特朗普根本不买账,上任后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加拿大,直接对其商品加征关税。这种 “热脸贴冷屁股” 的尴尬,让加拿大政府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

为了掩饰外交上的无能,他们只能通过反华表演来转移国内矛盾。

但加拿大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2025 年 3 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菜子油、豌豆等产品加征 100% 关税,对水产品、猪肉加征 25% 关税。

这一记 “组合拳” 直接击中加拿大农业命脉,其油菜籽一半以上销往中国,出口额接近 50 亿加元,关税生效后价格暴跌。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原本有意在加拿大投资,却因高额关税望而却步,加拿大错失了引入先进技术和创造就业的机会。

更讽刺的是,加拿大的反华政策与其经济利益背道而驰。中国是加拿大农产品、能源的重要市场,2024 年双边贸易额超过 1000 亿加元。但加拿大政府为了迎合美国,不惜牺牲本国企业利益。

例如在木材关税战中,美国建筑业因加拿大木材供应减少而成本上升,美国全国住宅建筑商协会强烈反对加征关税,而加拿大却仍在坚持对华制裁。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暴露了其政策的短视。

或许加拿大政府没有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单边制裁早已行不通。中国不是 19 世纪的弱国,不会任由他国欺凌。

中国的反制措施有理有据,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反观加拿大,在美中两大经济体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只会两头落空。正如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所言:“加拿大不应迫于其他国家的压力而做出承诺,而应根据本国人民的利益行事。”

加拿大这种 “美国打我,我就打中国” 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懦夫式的转嫁危机。它不仅无法解决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反而会让中加关系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国际舞台上,任何试图通过欺凌弱小来换取大国青睐的行径,最终都将沦为笑柄。加拿大究竟是想在中美博弈中找存在感,还是真的误判了形势?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加拿大人民自己能给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全球化浪潮中,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终将被历史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