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爆发后,曾有传言称中国缺粮,越南迅速宣布禁止大米出口。然而,当中国公开表示粮食充足无需担忧时,越南的态度马上发生了变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3月24日,越南政府突然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这个决定让国际米价在一周内上涨了25%,泰国破碎率5%的白米报价从每吨410美元涨到了515美元。 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年出口量约650万吨,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5%。这次禁令的背景是,越南担心疫情影响国内粮食供应,决定优先保障本国需求。 但仅仅17天后,4月10日,越南就宣布恢复大米出口,只是将月度出口配额限制在40万吨。 这种快速转变背后,是越南发现国内实际库存远超预期,同时错失出口机会带来的经济损失正在扩大。 中国农业农村部在3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国内稻谷库存超过1亿吨,小麦库存相当于一年的消费量,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从越南进口大米48万吨,仅占国内大米消费总量1.4亿吨的0.34%。中国大米进口主要用于满足部分消费者对特定品种的需求,如泰国茉莉香米、柬埔寨香米等。 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全国共有中央储备粮直属库338个,分库940多个,总仓容接近1亿吨。 这些粮库配备了智能通风、内环流控温等技术,可以确保粮食储存3—5年品质基本不变。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储备大省,全省粮食储备库容达到8100万吨。2023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3813万吨,占全国夏粮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黑龙江农垦系统的现代化程度代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建三江垦区拥有耕地1100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9.7%,每个职工平均经营耕地面积超过300亩。 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95亿吨,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其中,稻谷产量2.13亿吨,小麦产量1.37亿吨,玉米产量2.88亿吨。 越南在这次事件后调整了策略,2021年,越南大米出口量为620万吨,比2020年下降了6.5%。主要原因是部分传统客户转向了泰国、印度等其他供应商。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粮食市场再次出现波动。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占全球小麦出口的30%。但中国小麦基本自给,进口量仅占消费量的3%左右。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3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18%的人口,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这在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成就。 越南工贸部在2024年6月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表示,将保持稳定的大米出口政策,不再采取突然的出口限制措施。这种表态反映了越南对2020年决策的反思。 国际粮食贸易的特点是价格波动大、受政治因素影响明显。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有超过30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导致国际粮价在半年内翻了一倍。 中国的经验表明,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生产。依赖进口不仅面临价格波动风险,还可能在关键时刻面临断供风险。这种战略选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全球仍有8亿人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中国在确保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在通过南南合作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这种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正在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