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苏杰生被印度人骂惨了:稀土有那么重要,为什么对中国低声下气? 苏杰生从北京回到

苏杰生被印度人骂惨了:稀土有那么重要,为什么对中国低声下气? 苏杰生从北京回到新德里那天,机场的记者比往常多了三倍。有人举着 “不要向中国低头” 的标语,话筒几乎怼到他脸上: “为什么要称中国为‘发展伙伴’?我们的稀土困境,难道不能靠美日解决吗?” 他扯了扯皱巴巴的领带,没直接回答,只是说:“去问问古吉拉特邦的汽车工人,他们更需要口号,还是工资单。”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印度舆论的池塘。社交媒体上,“苏杰生软弱” 的话题冲上热搜,可点开评论区,一半是愤怒的网民骂 “丢了印度的脸”。 另一半是汽车配件厂的工人在求助:“我们车间已经停了两条线,再没有稀土磁铁,下个月就该失业了。” 这种撕裂,藏着印度经济的深层矛盾 —— 喊了多年 “自主制造”,可在精密产业链上,印度离不了中国这一环。 就拿塔塔汽车来说,他们主打的新能源车型 “Nexon EV”,每辆车要装 28 块稀土永磁体,用来驱动电机。 这些磁铁的原料镨钕合金,印度本土产量不足全球的 1%,90% 依赖从中国进口。 2024 年中国调整出口配额后,塔塔的库存只够维持到 7 月底。工厂经理在采访里急得直搓手: “我们找过澳大利亚的矿企,他们说开矿至少要三年;问美国,对方报的价格是中国的 3 倍,车卖出去就亏本。” 车间里,几百名工人围着停转的生产线,墙上还贴着 “印度制造 2025” 的标语,显得格外讽刺。 药品行业的焦虑更藏不住。印度号称 “世界药房”,可近七成的原料药 —— 像生产抗生素的 7-ACA、降压药的硝苯地平,都来自中国江苏、山东的化工厂。 “那些喊着‘抵制中国药’的人,怕是没见过病人在药房门口哭的样子。” 他指着货架上半空的药盒,语气无奈。 这种依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2014 年莫迪上台时喊着 “印度制造”。 可十年过去,印度的稀土加工能力仍停留在 “挖原矿出口” 的阶段,中国却掌握着从开采到分离提纯的全产业链技术,全球 90% 的稀土分离产能都在中国。 印度想绕过中国找替代,就像要跳过小学直接读大学 —— 澳大利亚有矿,却没分离技术;美国有技术,却没足够的熟练工人。 去年印度派代表团去蒙古国考察稀土矿,最后还是得找中国企业合作开采,因为只有中国能提供成套的分离设备。 民间的情绪也透着拧巴。德里大学的学生们举着 “拒买中国货” 的牌子游行,可游行结束后,不少人转身就钻进手机店,买打折的小米 14。 这款手机在印度销量比本土品牌 “Lava” 高 5 倍,因为性价比实在打不过。 电商平台的数据更诚实: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在印销量同比涨 89%,充电宝、蓝牙耳机这些 “小东西”,市场份额超过 70%。 有小贩在街头卖 “爱国贴纸”,可贴纸的背胶来自中国义乌,他自己都笑:“抵制归抵制,生意还得做。” 苏杰生的 “低头”,其实藏着印度外交的微妙转身。上合组织峰会上,印度过去总在反恐议题上唱反调,今年却主动提出和中国联合培训阿富汗边境的安全部队。 金砖国家扩员,印度以前担心 “稀释影响力”,现在却支持埃及、埃塞俄比亚加入 —— 因为这些国家都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推动扩员的主力。 这种变化,被西方媒体解读为 “背离四方机制”,可印度外交官私下说:“跟着美国反华,能拿到多少稀土?能救我们的汽车厂吗?” 最实在的还是贸易账本。2025 年第一季度,中印贸易额 875 亿美元,中国买走了印度 40% 的棉花、25% 的铁矿石,印度则从中国进口了 60% 的电子元件、55% 的机械设备。 孟买港的码头工人最清楚:每天靠岸的货轮里,一半是中资企业的,卸下来的集装箱里,有汽车零件,有药品原料,还有给印度农村电网用的变压器。 “抵制?” 一个老工人啐了口槟榔渣,“真抵制了,我们全家喝西北风?” 苏杰生在议会答辩时,翻出一份数据:过去五年,印度对中国强硬的年份,汽车产业增速下降 3 个百分点,药品出口减少 12%。 而务实合作的年份,这两个数字分别是增长 5% 和 8%。“国家利益不是喊出来的,是算出来的。” 他敲着桌子说,“稀土困境不是靠骂能解决的,得靠谈判,靠合作,靠我们自己赶紧建分离厂 —— 而建分离厂的技术,目前只有中国愿意转让。” 这话没人接茬。反对党议员还在喊 “国家尊严”,可台下坐着的工商界代表们,已经悄悄给苏杰生发了短信:“下周的中印经贸会谈,我们想跟着去。” 新苏杰生走出大门,手机响了,是塔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外长先生,中国那边传来消息,愿意先给我们一批稀土应急,条件是……” 他停下脚步,对着电话说:“告诉他们,条件我们谈,但有一条不能让 —— 合作必须是平等的。” 参考来源: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获高规格接待 双方达成重要共识——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