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直言:马英九不值一提,当权时满脑子就是美国人的指令,压根不敢谈统一的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台湾话题最近又成了舆论场的“热搜”,尤其围绕马英九的评价,争议不少。回顾马英九的政治生涯,你会发现他和美国的联系从头到尾都没有断过。 从哈佛深造到政坛起步,他的视野、观念其实早就被美国培植出来了。即使回到台湾,掌权那几年,他的政策、言论、乃至整个团队的走向,都带着浓浓的美式烙印。 大家都记得,马英九在位时,两岸政策被概括为“不统、不独、不表态”。 这看似机智的平衡,实际上却让两岸问题一直停滞不前。既不推动统一,也不敢向“独立”迈出实质性步伐,更没有给岛内民众一个明确的未来方向。 很多人觉得他在维持一种“安全距离”,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美国一直在台湾事务中深度介入。 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外交,华盛顿的影响渗透到岛内各个角落,马英九实际上也是在美国规则下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而且台湾蓝绿两党表面上斗得不可开交,但一说到“亲美”,其实都默契十足。国民党强调和平发展,民进党高喊“抗中保台”,但这两种路线说到底都是围绕美国利益转圈。 美国希望台湾“永远别统一”,蓝绿就都不谈统一。所谓的“现状”,其实就是美国最想要的棋局——不让两岸有实质进展,也不让局势彻底失控。 马英九的“中庸”政策,实质上是回避了所有关键抉择。岛内社会既没有从统一中获得安全感,也无法通过“独立”得到真正的空间。 台湾的政坛变成了一场对美国“取悦”的比赛,民众的真实诉求反而被忽略。国民党和民进党嘴上喊得不一样,行动上却都在迎合美国,谁上台都难以打破这种僵局。 而这种僵持状态,对台湾来说代价非常大。一方面,国际身份始终模糊,经济和安全都严重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大陆的统一进程一拖再拖,两岸关系不断消耗。 马英九时期,两岸交流有过温和时刻,但真正的政治难题始终没有解开。时间越久,和平统一的希望就越渺茫。 现在局势也发生了微妙变化。随着大陆实力的提升,“武统”的话题逐渐浮出水面。美国或许还能影响台湾内部的政治,但两岸实力对比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需求,已经让统一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台湾内部的安全感其实很脆弱,靠外部势力庇护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回头看,马英九的时代只是一段缩影。两岸未来到底怎么走,不应该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统一还是分裂,应该是中华民族自己来决定。台湾问题不是单靠一两个政治人物就能解决的,更不是维持现状就能一劳永逸的。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