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通过归集企业数据建立“一企一档”,构建“信用+监管”新模式,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信用监管提供示范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全维度信用信息归集体系
珠海市创新打造“智慧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清洗、校验等手段,全面归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数据涵盖企业主体信息、许可信息、产品信息、监督检查记录、监督抽检结果、行政处罚等逾10个维度,实现监管信息“应归尽归”。特别注重打通市场监管总局、省、市三级监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环形数据流,确保信息实时交互共享。通过“一企一档”,为每家企业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为后续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奠定基础。
(二)创新信用承诺制度设计
发布《珠海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承诺流程》,承诺内容细化为14个具体方面,包括保持许可条件、原料控制、过程控制、人员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管行业就要管信用”的原则,将信用建设融入日常监管全过程。组织企业开展信用承诺活动,全市在产企业承诺率100%。建立承诺履行跟踪机制,将承诺履行情况作为信用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实施差异化分级分类监管
印发《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食品生产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探索在企业通用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中选取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风险行为特征划分4个风险等级,将各项数据综合归类为3大风险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和风险程度,将企业划分为A(低风险)、B(一般风险)、C(较高风险)、D(高风险)四个等级。配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日常检查、投诉举报、责任约谈等新信息实时更新信用等级。实现“能上能下”的差异化监管策略。2023年,通过信用分类将原需659家次的检查频次优化至340家次,监管效率提升48%,实现监管资源的精准投放。
二、实践效果
通过信用分级分类,提升监管精准度,减少年检查频次,提高问题发现率,实现“减量提质”的监管目标。减少监管人员人均监管企业数,降低行政成本,监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总结“信用+智慧监管”经验,持续完善动态评价指标,探索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深化数据共享,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为食品安全监管改革提供“珠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