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着我是不是比蒋介石有出息”。陈赓笑着说:“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说起陈赓,得先提他的出身。1897年,他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地主家庭,按理说日子能过得挺滋润,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1922年加入共产党,从此跟革命拴一块儿了。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那可是国民党起家的地方,可陈赓心里装的是共产主义。毕业后,他没跟着国民党混,而是干起了地下工作,搞情报、拉队伍,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他在上海干特科工作,专门对付敌人。那时候国民党到处抓共产主义者,陈赓愣是凭着机智好几次化险为夷。比如有一次被捕,他靠着随机应变愣是逃了出来。这胆识和智慧,真不是盖的。抗战爆发后,他带着八路军129师386旅到处打鬼子,台儿庄战役、香城固战斗,哪场不是硬仗?他带着部队愣是把日军打得找不着北。 解放战争中,陈赓更是一把尖刀。他领着第四纵队在晋南、豫西跟国民党硬碰硬,后来又南下云南,把国民党残余势力收拾得服服帖帖。新中国成立后,他搞军事教育,办起了哈军工,培养了一堆技术人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谁敢说他没资格? 再来说李聚奎,这位可没陈赓那么爱出风头,但功劳一点不小。1904年出生,湖南人,跟陈赓一样早早投身革命。1927年他参加秋收起义,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从那时候起就跟红军绑一块儿了。他打仗不含糊,红军时期就显出了军事才能,尤其擅长组织后勤和炮兵。 抗战时,李聚奎在129师干过旅长,后来调去搞炮兵。别看这活儿听起来不起眼,那时候八路军缺枪少炮,他愣是把有限的资源攒起来,硬生生搞出了一支像样的炮兵队伍。解放战争中,他干起了后勤工作。1949年,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全靠他调度。没粮食他想办法弄粮食,没弹药他四处筹措,硬是让部队没断过炊。这后勤保障,可是打胜仗的命根子。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继续干后勤,管军事院校,还参与抗美援朝的后勤筹备。1955年授衔,他得了上将军衔。陈赓那句“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虽是玩笑,却也透着真心。你想啊,陈赓在前线冲锋陷阵,李聚奎在后头撑着后勤,这俩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谁离了谁都不行。 陈赓和李聚奎的交情,得从红军时期说起。那时候条件苦,部队缺衣少食,两人没少一块儿想辙。陈赓爱开玩笑,李聚奎性子稳,两人性格互补,干起活来效率倍儿高。抗战时,他们都在129师共事,一个在前线打,一个在后头管辎重,配合默契得不得了。 解放战争中,陈赓带着第四纵队到处开花,陈赓在前头打胜仗,李聚奎在后头保障,俩人就像一台机器的两个齿轮,缺一不可。那次授衔仪式上的对话,其实也透着陈赓对李聚奎功劳的认可。陈赓嘴上爱开玩笑,可心里清楚,没李聚奎这帮靠谱的后勤老大哥,他在前线哪能那么痛快地收拾敌人? 陈赓和李聚奎的功劳,不光是打仗厉害,更在于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感。陈赓搞军事教育,培养人才;李聚奎抓后勤保障,稳住根基。俩人一文一武,把新中国的军事建设撑了起来。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就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精神,搁现在也值得咱学。 再说说那次授衔仪式,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第一次给军队授衔,那是多大的事儿啊。陈赓当了大将,李聚奎得了上将,这不光是荣誉,更是他们多年血汗的回报。毛主席那句“跟着我是不是比蒋介石有出息”,听着像玩笑,可想想国民党那帮人后来多惨,陈赓跟着共产党愣是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