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现在奇葩女性官员越来越多,卡娅卡拉斯,一个导演出身的四婚女性,对自己的家庭都极其不负责任,离婚证都攒一摞了,都能出任欧盟外长,难道欧盟的官员,都靠颜值上位吗? 再说说她的职业背景。卡拉斯可不是什么 “花瓶”。当总理期间,她推动爱沙尼亚对俄强硬政策,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还呼吁欧盟国家提高国防开支。出任欧盟外长后,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比如推动欧盟就放松对叙利亚制裁达成一致,协调欧盟对以色列的政策。这些事儿,没点政治手腕和专业能力可干不了。 有人可能会说,欧盟女性官员确实越来越多了,比如冯德莱恩、布雷顿,这难道不是 “颜值红利”?其实,这背后是欧盟多年来推动的性别平等政策。早在 2019 年,欧盟就提出要提高女性在领导层的比例,冯德莱恩能成为欧盟委员会首位女性主席,也是因为她的专业背景和政治经验,而不是外貌。欧盟还有专门的性别平等立法,比如 2024 年通过的首部打击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法律,从制度上保障女性权益。 回到卡拉斯身上,她的争议点更多在政治立场而非个人生活。比如 2023 年,她丈夫参股的物流公司被曝在俄乌冲突后仍与俄罗斯有业务往来,引发国内舆论质疑。但她迅速回应,丈夫卖掉股份,并强调自己的反俄立场。这种危机处理能力,可不是 “靠脸” 能做到的。 再说颜值这个事儿。卡拉斯确实气质出众,但欧盟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能力和经验,不是外貌。就拿她的前任博雷利来说,他是男性,也没听说谁质疑他 “靠颜值上位”。欧盟的决策机制复杂,官员要经过层层选拔,议会投票、成员国协商,哪一步都少不了真才实学。 其实,质疑女性官员 “靠颜值上位”,本质上是一种偏见。在欧盟,女性从政早就不是新鲜事。冯德莱恩当过德国防长,管过 7 个孩子还能在政坛叱咤风云;芬兰前总理马林,34 岁就成为欧盟最年轻领导人。她们的成功,靠的是政策主张和领导能力,而不是外貌。 最后咱总结一下。卡拉斯能当上欧盟外长,靠的是法学背景、政治经验和对国际事务的把控能力,而不是颜值。欧盟女性官员增多,是性别平等政策的结果,也是欧洲社会进步的体现。把女性官员的成就归因于外貌,既是对她们专业能力的不尊重,也是对欧盟选拔机制的误解。在这个时代,评判一个官员,还是得看她做了什么,而不是长得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