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盼望已久的对内塔尼亚胡庭审原来是一场“戏” 16日,举世瞩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

盼望已久的对内塔尼亚胡庭审原来是一场“戏” 16日,举世瞩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腐败案终于迎来了庭审。 然而,视频显示,受审人高高兴兴入场,美国驻以色列大使亲自“作陪”,如果不是说明是对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腐败庭审,会被认为是什么招待会! 庭审中,内塔尼亚胡作完“报告”便以安全为由立即离开了现场。 据美国Axios新闻网16日报道,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迈克·赫卡比当天参与了特拉维夫地方法院的旁听。 这标志着美大使介入了以国内司法程序,以表达对内塔尼亚胡的明确支持,传达特朗普政府对内塔尼亚胡遭受所谓“政治迫害”的担忧。 庭审还因涉及机密信息转为闭门进行。 这种表演型的庭审,看上去就是一场“戏”。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贪腐案庭审,叠加美国大使罕见现身法庭现场,引发了关于“政治表演”和“司法干预”的广泛争议。 一、美国大使介入是否构成司法干预? 1. 行为性质争议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赫卡比亲自旁听庭审,公开声援内塔尼亚胡,称审判是“政治迫害”,并将内案与特朗普面临的诉讼类比,甚至暗示可能以暂停军援施压以色列司法机构。这种高层外交官直接介入盟国国内司法程序的行为,被多国媒体和法律学者批评为 “前所未有”且“破坏司法独立”。 虽然美方辩称是“表达关切”,但实质是以政治手段干预司法进程。 2. 美国的双重标准 美国长期以“司法独立”自诩,却对盟友以色列的司法体系公开表达不信任,甚至威胁制裁(如削减军援),凸显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化倾向。此前美国还因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内塔尼亚胡发布战争罪逮捕令,对ICC检察官实施签证封锁和资产冻结,进一步暴露其选择性维护“国际规则”的本质。 二、内塔尼亚胡的“表演”策略与真实困境 1. 利用冲突转移国内压力 内塔尼亚胡在庭审中提前离席,理由是以军空袭叙利亚需“紧急处理公务”。 这延续了他一贯策略:通过制造外部危机(如袭击叙利亚、加沙冲突)转移国内对其贪腐案的关注。此前他还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推迟出庭,法院虽部分驳回,但仍默许了某些延期。 2. 司法结局的三种可能路径 特赦或认罪协议:若罪名成立,内塔尼亚胡最高面临13年监禁(受贿10年+欺诈3年)。但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可能特赦,或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此前因内氏拒绝承认“道德败坏”条款破裂)。 政治施压导致审判无效化:特朗普已多次呼吁取消审判,若连任后加大对以司法体系的制裁,可能迫使案件搁浅。 长期拖延至政治复辟:审判已持续4年,内塔尼亚胡通过法律程序异议不断拖延。若其政党赢得下次选举,可能推动立法豁免在任领导人。 三、地区局势与国际反应的连锁效应 1. 加沙战争罪案的叠加压力 国际刑事法院(ICC)于2024年11月对内塔尼亚胡发布逮捕令,指控其在加沙犯下战争罪(导致超5.8万平民死亡)。尽管以美施压,ICC于2025年7月16日重申逮捕令有效。国内贪腐案与国际战争罪案形成“双重司法绞索”,加剧其执政危机。 2. 美以关系暗流涌动 美国虽公开支持内塔尼亚胡,但近期因“巴勒斯坦裔美国公民遭以定居者殴打致死”事件,大使罕见要求以方“彻查”,反映拜登政府面临国内舆论压力。若人权问题发酵,可能削弱对内氏的无条件支持。 四、结局预测:政治博弈或压倒司法正义 短期(1年内):审判大概率继续拖延,内塔尼亚胡利用加沙停火谈判、伊朗核危机等议题塑造“不可替代领袖”形象,争取民众同情。 中期(2-3年):若特朗普赢得大选,可能强力干预以色列司法,推动特赦或撤诉;若民主党执政,则美以关系趋冷,内氏失去关键护盾。 长期:以色列社会对立加剧——支持者视其为“安全守护者”,反对者谴责其腐化民主。无论司法结果如何,政治撕裂将持续侵蚀以色列法治根基。 这场庭审表面是法律程序,实则是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存战,而美国大使的介入,将司法问题升级为地缘政治博弈。结局不取决于证据或法律,而取决于权力同盟的角力结果 ——要么特赦换得体面退场,要么拖延至冲突重塑政治格局。 但无论哪种路径,以色列司法独立已遭重创,而加沙的血色阴影,将继续笼罩内塔尼亚胡的政治遗产。 总感到,只要有美国的参与,或叫干预,腐败“演员”大总理的结局,一定平安无事。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