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不少人对“美国之音”广播耳熟能详,甚至年轻时曾收听过它的节目。这家由美国政府主导的国际广播电台,被视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颜色革命”舆论工具之一,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输出策略。 过去几十年间,“美国之音”始终扮演着美国意识形态对外渗透的急先锋,专门针对那些被美国列为“重点变革对象”的国家进行信息战。它通过每天不间断地播送多语种节目,制造各种似是而非的“新闻报道”,散布夸大、歪曲乃至捏造的信息,尤其喜欢渲染那些能挑起社会情绪、制造政府与民众对立的话题。 其核心目标并不是新闻传播,而是悄无声息地将“美国价值观”灌输给目标国的听众群体,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力,引导他们质疑本国的体制与政府。 当舆论气候逐渐变化、社会矛盾被激化时,美国再通过驻外使领馆、各种所谓“非政府组织”,以及本地被其收买、长期扶植的媒体人、公知甚至网红群体,从内配合行动,为发动“颜色革命”制造舆论和行动基础。 “美国之音”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和的广播平台,实则是美国对外干预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在多个国家的社会动荡背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从东欧到中东,从亚洲到拉美,这个电台留下的痕迹不可忽视,堪称一部“颜色革命”的背景音。 3月15日的清晨,一条简短而意味深长的社交媒体动态,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美国之音的负责人迈克尔·阿布拉莫维茨在帖子中写道:“83年来首次,美国之音被无声掐断了声音。” 这一切的背后,是就在前一天,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签署的一道行政命令——切断了其母公司美国国际媒体署及其下属七个机构的全部经费支持。 这一命令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击垮了这个运作超过八十年的庞大宣传体系。 第二天清晨,超过1300名员工走到办公楼门口时,才发现自己的门禁卡已经失效,电脑账户被立即封锁,甚至连进办公室的权限也被一夜之间剥夺。整个机构像是一台被突然拔掉电源的机器,顿时陷入瘫痪。 这场关停并非毫无预兆,而更像是一场经过长时间筹划的“肃清行动”。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意图,揭开了这座被誉为“自由灯塔”的机构华丽外衣,露出了早已腐朽破败的内部现实。 “美国之音”内部,无论高层还是基层,华人身影都颇为显眼。 他们借着“同胞”的身份掩护,肆意编造虚假信息,故意制造混乱,搅动舆论局势。 这种行为不仅背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也暴露了西方针对中国所采用策略的虚伪和险恶。 这些人在追逐绿卡和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薪资待遇的诱惑下,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过着体面且奢华的生活,住进高级公寓,享受着依附于强权的虚幻梦境。 谁曾料想,这场看似安稳的“黄粱美梦”竟如此迅速地破灭了。 随着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的发布,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被瞬间击碎,优渥的生活顿时陷入断裂。 昔日的庇护与光环骤然消散,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原来所有的依靠不过是一场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幻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