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

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心,而美国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戴旭这人出生在1964年河南民权县农村,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他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长大后考上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学通信技术,后来又去空军政治学院进修政治理论。毕业后直接进空军部队,从基层干起,先在导弹部队当导航台长,负责信号监控和设备维护。 后来他调到新闻岗位,当干事,写部队报道,采访士兵,积累了不少一线经验。一步步升上来,到空军大校军衔,转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当教授。那里他专注研究国际战略和国防问题,教学生分析全球军事动态。 戴旭写了不少书,比如《C形包围》讲美国怎么围堵中国,《盛世狼烟》谈国家安全隐患,还有《20世纪世界空战》回顾历史战役。这些书卖得不错,让他成为知名军事评论员。他常在环球时报和人民网上发文,直言不讳,观点犀利,吸引了大批读者。 2010年代中期,他选择自主择业退役,转到民营企业华信能源旗下的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当战略分析师,用龙韬这个化名继续干老本行。退役后没闲着,还在媒体上活跃,分析地缘政治。 戴旭的观点总是一针见血,尤其在中美关系上。他说过,美国有实力打烂中国沿海城市,因为它航母和导弹覆盖广,但中国反击能力也不弱,能摧毁美国在亚太的基地和舰队。中国工业基础强,损失了沿海还能往内地转移重建,美国却承受不起丢掉亚太支点,那等于丢了全球霸主地位。 看看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从2021年太平洋威慑倡议开始,就不断加码。卡尔文森号航母去夏威夷演习,修复天宁岛机场,启用帕劳简易跑道。这些是测试分布式作战,意思是分散兵力,避免被一锅端。 美军在夏威夷建多域特遣队,在韩国乌山基地组超级中队,轮换F-22、F-35战机。还部署MQ-4C无人机在关岛和日本,堤丰导弹留在菲律宾。这些动作明显针对中国,强化包围网。 中国这边,反介入战略玩得溜。东风-17导弹布在福建广东,专打航母和基地,精度高,饱和攻击让对手防不住。北斗系统提供导航,没人能轻易跨千公里防线。 航母对比,美国有时集结五艘在西太,但中国有三艘:辽宁、山东常规动力,福建电磁弹射。舰艇总数中国超350艘,美国290艘,052D和055驱逐舰性能追得上美方。 工业实力是关键,中国造船世界第一,钢铁产量美国十倍,战时补给快。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供应链靠海外,容易断裂。智库模拟18次中美战,美方全输。 戴旭强调,美国输不起战略对决。中国有战略深度,沿海炸了往西移,工厂生产线继续转。美国丢亚太,就等于全球影响力崩盘。 马英九也提过类似,美智库推演结果美国败。这不是吹牛,而是基于中国军事现代化。双方博弈激烈,但战争代价大,两国经济体量前二,对话才是出路。中国维护主权有底气。 戴旭分析中美冲突,总抓本质。美国想围堵中国,用C形包围,从日本到菲律宾拉盟友。但中国崛起势头猛,军力进步快,反卫星能力覆盖美方卫星网。他还说过,美国策划亚洲战争,目标肢解中国成碎片状态。像中东那样乱套。但中国警觉高,战略文化注重防御和韧性。 亚太是焦点,美国基地多,中国近海防御强。真打起来,中国导弹和无人机能形成屏障,美方航母群难靠近。戴旭观点影响大,不少人觉得接地气。他不绕弯,直说美国霸权威胁,但中国有反制手段。沿海损失大,但国家整体不垮。 对比两国实力,美国高端技术牛,但持久战吃亏。中国制造业韧性强,补给链短。戴旭这话给老百姓吃定心丸,提醒别慌张。后期戴旭退役后,低调干分析。2024年12月去开封职业学院讲座,谈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时代,焦点在美国对华政策。听众多,他讲得实打实。 2025年初,和乔良合作发文,重申中美对抗代价高,推和平路径。文章网上传开,讨论热烈。他现居北京,用龙韬名继续研究全球动态。媒体还转载他观点,影响没减。 戴旭生涯从部队基层到战略教授,再到退役分析师,一路专注军事安全。观点虽鹰派,但基于事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