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最近俄乌战场上出现了一个让人揪心的新动向。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少将在例行

最近俄乌战场上出现了一个让人揪心的新动向。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少将在例行简报中透露,自2025年6月以来,俄军前线部队抓获的乌军女兵数量明显增加,部分战区的被俘女兵比例从战前的不足3%跃升至15%。

这些女兵被俘后只有两条路:要么等待俄乌双方的战俘交换,要么在俄罗斯法庭上接受审判,供述所谓的“战争罪行”。

这事儿得从乌克兰的兵源危机说起,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乌军伤亡数字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根据俄国防部估算,乌军仅2025年上半年的伤亡就超过12万人,相当于打残了20个满编旅。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青壮年男性几乎消耗殆尽,连监狱里的男性囚犯都被拉去填战壕。

在这种绝境下,乌克兰国防部不得不把征兵范围扩大到女性。

2024年8月,乌克兰修改《兵役法》,允许女性自愿加入一线作战部队,短短半年时间,乌军女兵数量从3万人暴增到7万人,其中5500人被派往顿巴斯、苏梅等前线。

这些女兵的作战状态让人唏嘘,7月6日,俄军在苏梅州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遭遇一支30人的乌军突击队,交火后发现对手全是女兵。

更触目惊心的是,被俘女兵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酒气,审讯记录显示,她们战前每人喝了半瓶伏特加,用酒精麻痹恐惧才能上阵。

这种“酒壮怂人胆”的操作,折射出乌军基层士兵的心理崩溃。

俄军情报部门还发现,部分女兵突击队是从监狱里招募的,这些女囚签署“战场特赦”协议后,往往在48小时内就战死或被俘。

在战俘交换方面,俄乌双方呈现出微妙的博弈,2023年4月的一次交换中,俄罗斯释放了100名乌克兰战俘,其中20人是女兵。

这些女兵获释时披着乌克兰国旗,捧着菊花,但不少人身上带着重伤和疾病。

到了2025年5月,双方完成“千人换俘计划”,虽然没有明确女兵数量,但国际红十字会透露,俄方移交的战俘中约12%为女性。

不过这种交换往往伴随着政治算计,比如2022年马里乌波尔投降事件中,俄方释放的女兵多为医护人员,而把作战部队的女兵扣作谈判筹码。

对于拒不投降的女兵,等待她们的是俄罗斯的司法程序。

2023年6月,俄罗斯南部城市罗斯托夫对22名“亚速营”成员进行审判,其中8名女性被指控“参与恐怖活动”。

这些女兵中有的只是炊事员,却因隶属“亚速营”被起诉,法庭上,她们脸颊凹陷、神情憔悴,被指遭受营养不良。

俄方此举既有法律威慑的目的,也想通过公开审判丑化乌克兰军队形象,按照俄罗斯《反恐怖主义法》,一旦罪名成立,她们可能面临15年至终身监禁。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人权观察组织谴责俄方对女兵的“选择性审判”,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

但俄罗斯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海牙公约》,女性参战人员同样需承担战争责任。

国际红十字会则忙着在双方之间斡旋,2025年已登记了数百名被俘女兵的信息,帮助她们与家人取得联系。

最尴尬的是乌克兰政府,一方面把女兵包装成“国家英雄”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又对她们在战俘营的遭遇讳莫如深。

这场战争对女性的伤害远超想象,当乌克兰把女性推向绞肉机时,俄罗斯则用她们作为政治筹码。

那些在苏梅前线喝伏特加壮胆的女兵,那些在法庭上颤抖的炊事员,她们既是战争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

随着乌军兵源进一步枯竭,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女性被卷入这场冲突。而她们的命运,将继续在交换与审判之间摇摆,成为大国博弈棋盘上最无助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