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3年,上海永安千金郭婉莹,难产住院,可他的丈夫却在寡妇家过夜。出院后,郭婉

1943年,上海永安千金郭婉莹,难产住院,可他的丈夫却在寡妇家过夜。出院后,郭婉莹梳洗打扮一番,敲向了寡妇家的门,看到躺在寡妇床上的丈夫,她微笑着说:“我来接你回家!” 郭婉莹1909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英文名叫Daisy,寓意雏菊,象征纯净和顽强。父亲郭标是白手起家的富商,母亲来自马氏豪门。幼年时,她住在悉尼的大宅子里,生活奢华,仆人成群,钢琴和洋娃娃是她的日常。六岁那年,郭标响应孙中山号召,带全家回到上海,住进法租界东亚酒店。1918年,郭标和堂兄郭乐创办永安百货,六层大楼屹立南京路,橱窗里摆满进口香水和时装,成了上海滩的地标。郭婉莹被称作“永安四小姐”,光环加身。她十一岁进入中西女塾,这所贵族学校出过宋氏姐妹和张爱玲。她穿蓝色校服,英语流利,钢琴弹得熟练,课间常和同学讨论书报,举止大方。十八岁时,她的照片被照相馆放大,挂在南京路橱窗,路人纷纷驻足。1928年,她从女塾毕业,想去美国留学,父亲却觉得女子读书多无用,安排她和富家子弟阿尔伯特订婚。阿尔伯特送她一双玻璃丝袜,得意地说能穿一年不坏。她听后,觉得这人没趣,果断退婚。阿尔伯特拿枪威胁,她毫不退缩,冷静应对,劝他放下枪,各自安好。之后,她考入燕京大学,学儿童心理学,课余常和好友罗凤仪聊学术,生活充实。1934年,她遇到吴毓骧,林则徐的后人,麻省理工的电机工程高材生。他高大英俊,谈吐风趣,两人很快订婚。婚礼在上海办得盛大,200桌宾客,郭婉莹忙得瘦了一圈,但乐在其中。可婚后,吴毓骧的缺点暴露,他花心又爱赌,让她失望。 1943年,上海战乱不休,租界却还维持着虚假的繁华。郭婉莹怀着二胎,住进法租界一家医院,艰难生下儿子。女儿又因肺病住院,家里乱成一团。她本指望丈夫吴毓骧能来探望,分担压力,谁知他却在旧识李氏的家里厮混。李氏是个年轻寡妇,住在法租界一栋洋房里,生活优渥。吴毓骧整夜待在那儿,彻底忘了家里的妻儿。郭婉莹出院后,精心打扮,穿上旗袍,涂上口红,带上丈夫的一个朋友,径直去了李氏家。她敲开门,看到吴毓骧躺在李氏床上,衣衫不整。她没吵没闹,只是微微一笑,说了句“我来接你回家”。吴毓骧低头收拾东西,默默跟她回去。李氏站在一旁,无言以对。这件事很快传遍上海滩,郭婉莹的从容和气度让人佩服。她回家后,继续照顾生病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喂药、换尿布,忙得没空怨天尤人。吴毓骧虽然暂时收敛,但本性没改,依旧沉迷赌博,家里的担子全落在郭婉莹肩上。她没时间沉浸在伤痛里,很快就投入到生活里,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吴毓骧的荒唐没停过,赌博让他输掉不少家产,战乱又让他的工厂接连倒闭。他整天泡在俱乐部,牌桌上烟雾缭绕,完全不管妻儿死活。郭婉莹不想再做闲太太,她和朋友一起开了锦霓时装公司,设计中西合璧的礼服。她亲自画图纸、剪布料,忙到深夜,生意却越做越红火。战后,吴毓骧一度做医疗器械生意,家里添了红木家具,圣诞节还摆了棵装饰华丽的圣诞树,日子似乎有了起色。可好景不长,吴毓骧生意失败,被巨额债务压垮,还进了监狱。郭婉莹的娘家早已去美国,劝她一起走,她却选择留下,带着两个孩子挤进7平米的亭子间。那里墙壁潮湿,屋顶漏水,厕所还是公用的。她开始干苦力活,挑粪桶、砸石子、剥大白菜,手上磨出厚茧,旗袍虽旧,仍穿得干干净净。每天早饭不吃,晚饭只吃8分钱一碗的阳春面,省下钱给孩子交学费。她还给孩子烤面包,抹上果酱,尽量让他们的生活有点甜头。邻居笑她穷讲究,她却觉得,日子再苦,也得活得有尊严。1977年,社会稳定后,郭婉莹已经68岁。她再婚,丈夫是牛津毕业的同事,性情温和。两人一起生活了三年,丈夫因癌症去世,她亲手料理后事。晚年,她教英语、编教材,还办了份英文小报,忙碌不停。她拒绝国外记者采访,不愿把苦难拿出来说,觉得那没意义。1998年,90岁的郭婉莹在家中离世,躺在简陋小床上,穿着整洁的衣裙,床头放着一本英文书。她临终前泪流满面,喃喃说自己好累,遗体按她的意愿捐给了科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