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6年,耿飚发现紧跟在身后盯梢的特务不见了,很是纳闷。随后,他特意买了礼物去

1946年,耿飚发现紧跟在身后盯梢的特务不见了,很是纳闷。随后,他特意买了礼物去探望特务,却无意间救了我方一元帅。 耿飚190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耿楚南是个武艺高强的江湖人,外号“双钩大侠”。小时候,耿飚跟着父亲练武,拳脚功夫了得。七岁那年,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全家逃荒到常宁县水口山,投奔堂舅宋乔生。宋乔生是水口山铅锌矿的工人领袖,早就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带出了一支工人武装。耿飚在矿上当童工,干的是搬矿石的苦力活,十来岁就帮着宋乔生站岗放哨、送信跑腿。1925年,他入了共青团,16岁就被派回醴陵,组织农民赤卫队,参加暴动,带着乡亲们攻地主武装,闹得热火朝天。1928年,他在浏阳当游击队队长,带着队伍在山里打游击,配合红军作战。1930年,他正式加入红军,干过红1军团第3军9师参谋,后来当上红4团团长。这红4团可是红军的主力,长征时血战湘江,一个团硬是顶住了国民党15个团的进攻,立了大功。他还有个绝活,抓马尾上马,整个红军里就他一人会这招。长征路上,他还每天写日记,拿个破相机拍照片,好些照片后来还被斯诺用在了《西行漫记》里。抗战时,他当了八路军129师385旅的副旅长,驻守陇东,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干得稳稳当当。 到了1946年,国共谈判的节骨眼上,耿飚在北平军调部当副参谋长兼交通处处长,跟着叶剑英跟国民党斗智斗勇。那时候北平街上不太平,国民党特务到处盯着人。耿飚每天出门办事,总能感觉到有人在后面跟着。那个特务瘦高个,穿件灰长衫,鬼鬼祟祟的,不是躲在街角就是混在人群里。耿飚没声张,留了个心眼,暗暗记下这人的模样。过了几天,他发现这特务没影了,街上干干净净的,问了问才知道,特务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耿飚想了想,觉得这事有点蹊跷,干脆去药铺买了点药,又拿了点水果,装在布包里,直奔特务住的小院。他敲门进去,特务正病得蔫了吧唧,床边连个药碗都没有。耿飚把药和水果放下,寒暄几句,特务挺意外,话匣子一打开,提到自己干特务这行,病了没人管,还得防着自己人。说着说着,他漏了嘴,透露出国民党特务正策划一场暗杀,目标是中共高层,具体就是徐向前元帅。因为他病了,计划暂时没动静。耿飚听完不动声色,回了军调部,赶紧把这事报给叶剑英。叶剑英立马安排人加强徐向前的警卫,很快查出了暗杀计划的底细,把相关特务一网打尽。徐向前当时在北平参与军调工作,压根不知道自己差点遭殃,就这么被耿飚无意中救了一命。 解放战争打响后,耿飚没闲着,先是当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后来又干了华北军区第2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忙着指挥作战,帮着解放华北。1950年,周恩来把他调到外交系统,他摇身一变成了外交官,先后当了驻瑞典、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的大使。外交场上,他不怯场,谈吐得体,硬是把战场上的那股子硬气带到了谈判桌上。1979年,他当上国防部长,成了新中国唯一没军衔的国防部长。1983年,他又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一回,他在香港驻军问题上说错了话,讲了句“解放军不一定驻香港”,结果闹得沸沸扬扬。邓小平直接出来辟谣,耿飚也写了检查,态度诚恳,把风波平了下去。1991年,他回了陇东庆阳,80多岁了还精神矍铄,讲起抗战时的事,提到老百姓为一个犯错的战士求情的事,掷地有声地问在场干部:“现在谁犯了错,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这话后来被叫作“耿飚之问”,听着就让人心里一震。2000年6月23日,耿飚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1岁。他的骨灰由女儿耿焱和秘书耿志远整理,装进骨灰盒,仪式简单却肃穆。他这一辈子,从水口山的童工到国家重臣,干的都是为国为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