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这轮商战,看着是平台们狂撒钱抢用户,背后其实很值得细品。
先说消费者这边,现在打开手机全是“0元购”“大额满减”,几块钱甚至免费吃顿外卖,谁不心动?但这补贴能一直有吗?就像以前打车软件大战,补贴一停,价格立马涨回去。现在习惯了低价点外卖,以后没券了,是不是就觉得点外卖不值了?而且商家为了凑满减,分量、品质会不会偷偷缩水?长远看,咱消费者好像占了小便宜,实际可能把对“合理价格、优质服务”的感知给搞乱了。
再看商家,订单量暴增看着热闹,可多数商家得自己承担补贴成本。我家楼下小吃店老板说,这几天单量翻倍,利润不涨反赔,因为平台抽成加上给用户的优惠,等于白忙活。更别说用工成本,原料这些了。更愁的是,补贴一停,订单肯定掉,到时候生意更难做。这种被平台绑架的感觉,让很多中小商家既想赚流量,又怕被薅秃,特别矛盾。
骑手呢,订单多了收入暂时涨了,但压力也大到爆炸。一天接几十单,饭都顾不上吃,超时还要扣钱。而且补贴是平台说了算,哪天不补了,收入直接腰斩。他们就像商战里的工具人,赚的是辛苦钱,风险却全自己扛,社保、工伤这些保障,在高强度工作下显得特别单薄。
从行业角度说,现在拼的不是谁服务好、谁技术牛,而是谁砸钱狠。美团、淘宝闪购、京东都想分这块蛋糕,但烧钱抢市场的玩法,根本没解决行业真问题。比如配送效率能不能更高?商家数字化管理能不能更省心?骑手权益能不能真落实?这些核心问题,在补贴大战里被晾一边了。资本一撤,行业大概率又回到老样子,甚至更糟。
说到底,外卖商战是资本催生的“虚假繁荣”,短期热闹背后,是消费生态、行业秩序、劳动者保障的隐忧。真要让外卖行业健康发展,平台得从“烧钱抢用户”转成“用心做服务”,商家得有合理利润空间,骑手得有基本保障,消费者也得接受“合理价格买好服务”。不然这战打完,只剩一地鸡毛,谁也别想长远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