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存在诸多疑点。朱祁镇在政务处理方面的能力并不差,而且颇为勤勉,难道他真

历史解码星 2025-07-16 21:53:08

土木堡之变存在诸多疑点。朱祁镇在政务处理方面的能力并不差,而且颇为勤勉,难道他真的会仅仅听从太监王振的话就去亲征吗?王振虽然看起来权势极大,但是于谦未送礼而被关押之后,有许多人为于谦说话。要是王振真的能够一手遮天,恐怕于谦早就性命不保了。 当时瓦剌已经和明朝开展贸易往来,并没有必要与强大的明朝进行正面的强硬对抗。根据史料记载,朱祁镇在五天之内就集结了20万大军,这个速度实在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就算是20个人出去旅游都得准备一个星期呢。也先率领两万人去攻打辽东、甘肃等地方,这些地方距离跨度很大,这么点兵力显然是不足以进行复仇的。 在出征的时候,靖难功臣张辅并没有表示反对,然而王直和于谦却持反对意见。并且有人提出质疑,英宗出发的时候也许并没有率领几十万的军队,可能仅仅只有几万而已,不然几十万的人(就像“猪”一样被驱赶),瓦剌也不可能抓得完。这背后会不会是文官集团的阴谋呢?

0 阅读:188

评论列表

用户43xxx85

用户43xxx85

4
2025-07-16 23:44

反正那个时候没有卫星,中军是怎么被瓦剌准确击中的,很难说清楚

呵呵 回复 09-05 01:28
带下个脑吧,在关外20万的兵是什么概念?你1万人想隐匿都难,20万行军根本就是一个大靶子,而且中原皇朝有个毛病就是派场,皇帝出行需要专门派头,旗子也独一份,很难分辨?

ABCDE12345

ABCDE12345

2
2025-07-17 23:06

北京保卫战,于谦3天调了800万粮食到北京。而朱祁镇亲政时,大军集结2天了还缺粮,兵部的理由是时间太短没有粮食。到底是真的没粮还是故意扣粮不发,各位自己想吧。

呵呵 回复 09-05 01:48
这个问题有些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就如于少保为什么能在3天备好军粮是因为北京保卫战能出现是多谢那位皇帝在长城外溜达,北京作为中枢,早早备有大量粮食供应不拖后腿,而皇帝被捉,大军打到北京城,那些本作为前线补给不是成为北京保卫战补给吗?而英宗复劈时候是和平,之前又没战事,根本没准备,而且兵部这部门是发令和管事的部门,军队行政、人事、后勤、战略规划。皇帝授意下制定和核查卫所军纪和训练等职责罢了,就算五军都督府出征时候金钱和粮草都是向户部申请,工部提供运输设备才能由兵部核查没问题才运去前线当出征补贴,假如在没在战事情况下,要集齐很难的。

用户10xxx85

用户10xxx85

2
2025-07-20 15:34

只有皇帝一句话,20万军队就要20万军队,看你下面怎么干,没军队就抓壮丁,反正上年疯了,你就得跟着疯,是上面自己不懂军事

捉刀怪

捉刀怪

1
2025-08-31 01:22

谈一谈土木堡之变前的外围环境。正统十三年(土木堡之变一年前)石亨已经在阳和北边的丰州滩垦荒了,王骥和蒋贵在西南边境连胜第三场,威震中南半岛。土木堡之变前三个月间,南方四省叛乱,王骥被留在了当地平叛没回来,而朱祁镇往大同增派了四万余京营。当兵部谎报阳和告急的时候,而京营内部线报始终没动静,于是朱祁镇带了两万人去大同找自己的兵了。别的不多说了,留守的人几乎都是反骨仔,嫡系都被架空。

呵呵 回复 09-05 02:02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英宗时候统兵还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卫所军户都是,就算石亨是属于五军都督府出身的,不隶属于兵部,五军都督府一直是管人,兵部是管事,大家位置是一样都由皇帝牢牢掌控,指挥官也是五军都督府人你说嫡系被架空?被谁?皇帝未被捉,兵部尚书未战死得话,于谦还是兵部右侍郎,还有一个兵部尚书和一个顺位第一左侍郎。假如不是于谦站出去反对迁都,独排众议,太后和新皇支持兵部尚书根本不到他。

历史解码星

历史解码星

解码历史,照亮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