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为什么美国不和俄罗斯联手,一起对付中国?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而是不能。美国和俄

为什么美国不和俄罗斯联手,一起对付中国?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而是不能。美国和俄罗斯没法联手对付中国,这事儿不是不想,是真做不到。就像两个人有世仇,就算现在都看第三个人不顺眼,也没法真刀真枪一起上。 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棋盘上,美国和俄罗斯的恩怨如同经年累月的寒冰,坚硬而难以消融。两国间的历史积怨与战略分歧,让联手对抗中国的设想成为镜花水月。表面上,共同的战略压力可能催生合作的遐想,但深层次的互不信任和现实的利益纠葛,却让这种可能性化为泡影。本文将剖析美俄矛盾的根源、两国与中国关系的复杂动态,以及这一三角关系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揭示为何美俄无法携手应对中国。 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一立场在2018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得到明确。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崛起、军事现代化和技术进步对美国全球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华盛顿的战略家们多次讨论遏制中国的方案,其中不乏拉拢俄罗斯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设想。然而,这种设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原因根植于美俄之间的深刻矛盾和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美俄之间的互不信任源于冷战时期的对抗。北约的成立和发展始终以俄罗斯为假想敌,1990年代的东扩和2000年代的导弹防御系统部署,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对西方的戒心。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西方迅速谴责俄罗斯并施加制裁。2014年,乌克兰危机导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西方国家加大制裁力度,冻结俄罗斯高官资产,限制其能源出口。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全面制裁,涵盖金融、能源和技术领域,俄罗斯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制裁和北约的军事动作,让俄罗斯对美国的敌意进一步加深。 与此同时,中俄关系在过去二十年中显著升温。2001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战略协作基础。2010年代,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迅速扩大,西伯利亚的油气管道成为两国经济联系的纽带。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迫使俄罗斯加速转向东方,中国成为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能源、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成为主要交易内容。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为两国提供了多边合作的平台,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多次联手反对西方主导的议案。 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不仅限于经济。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切断了俄罗斯的国际支付渠道,中国的金融支持成为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2023年,人民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使用比例显著上升,部分取代了美元和欧元。中俄还在军事领域深化合作,联合军演频次增加,涵盖海陆空多个领域。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中国的市场形成了互补格局,双方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立场趋同,共同倡导多极化世界秩序。 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的设想,忽视了俄罗斯的战略需求。俄罗斯若背弃中国,将失去关键的经济支持和外交盟友,经济崩溃的风险将大幅上升。此外,俄罗斯国内舆论对西方的不信任根深蒂固,任何亲西方的政策转向都可能引发政治危机。美俄之间的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让联手对抗中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俄之间的历史恩怨与现实矛盾,如同无法弥合的裂缝,注定让联手对抗中国的设想难以成真。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不仅是经济需求的产物,更是地缘政治的必然选择。这一格局如何影响世界,值得深思。你认为美俄关系能否缓和?中俄合作又将走向何方?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