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896年,慈禧太后正准备睡觉,寇连才突然跪在床前,大声痛哭,慈禧一听恼了:大胆

1896年,慈禧太后正准备睡觉,寇连才突然跪在床前,大声痛哭,慈禧一听恼了:大胆奴才,不要脑袋了吗?寇连才声泪俱下地说:老佛爷,如果再这样铺张浪费,恐怕要生内乱啊!

初春,紫禁城的夜色沉静,御花园积雪未融,慈禧太后卧于寝宫,侍从退下,只剩内廷一片寂静。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忽然跪在床榻前,不顾规矩、不顾死活,泪水扑簌簌往下掉。慈禧被惊动,睁眼怒问:“大胆奴才,不要脑袋了吗?”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她身边最信任的太监寇连材。

这个在宫中多年进退有度的人,那一晚突然决绝地站了出来。他伏地磕头,声音哽咽,说出一番让满殿空气凝固的话。

“老佛爷,如果再这样铺张浪费,恐怕要生内乱啊!”

慈禧脸色一变。

那年正值甲午战败第二年,大清赔银二亿三千万两,国库空虚。慈禧却刚刚耗资百万修缮颐和园,为自己六十大寿做准备。内廷宴席、歌舞、烟花、百戏一应俱全,大臣们争相献媚,京师上下表面热闹,百姓却怨声载道。

寇连材每日出入各衙门之间,知道财政入不敷出,知道粮价飞涨、民不聊生,也知道朝中有人借寿辰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他咬着牙看了太久,那天夜里,终于压不住了。

他不是官员,说不了“社稷”两字,也没有学问去草拟长文。可他看得见,看得准。

“再这样下去,怕是出大乱子。咱们内务府的钱,已经快空了!”

慈禧太后半坐起身,没说话,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寇连材仍跪着,说得更急,连连磕头,额头很快就红了。他不是说给谁听,只是想把这一句压了多日的话吐出来。宫里太多沉默,太多冷眼旁观,他不想再做一个看客。

第二日,朝廷风声鹤唳。有人说寇连材疯了,有人说他是自寻死路。但没有人敢公然附和他那一句。 慈禧震怒,密令将他押入诏狱,不久之后,送交刑部。光绪二十三年,寇连材被斩于菜市口。

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写自白,也没留下后人。这个宫中无名者,在满朝官员噤声时喊出了那一句“不忍之言”。他的死,如一粒石子投入沉潭,没有声响,却激起暗涌。

多年后清廷覆灭,人们翻查晚清档案,在一则奏折旁注上,看见他名字的痕迹。

一位太监,死在为国忧虑的话上,这在那个朝代,是讽刺,是悲剧,也是历史中少见的勇气。

紫禁城的琉璃瓦再耀眼,也掩不住那一夜,一位小人物跪地泪流,说出那句注定不会被原谅的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