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0年,长津湖战场,17岁的朱彦夫在昏迷中被敌人一刀划开了肚子,他被突然的剧

1950年,长津湖战场,17岁的朱彦夫在昏迷中被敌人一刀划开了肚子,他被突然的剧痛惊醒,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张家泉村。那是个苦日子横行的年代,抗日战争中,他的父亲被日军杀害,母亲带着几个孩子东躲西藏,家里连顿饱饭都吃不上。1947年,14岁的朱彦夫瞒着母亲,跑去报名参军。沂蒙山的人骨子里有股倔劲,他也不例外,觉得只有扛枪上战场,才能改变命运。 参军后,他没少吃苦。1948年的淮海战役、1949年的渡江战役,他都冲在前面,身上挨了好几处伤,可从没喊过疼。到1950年抗美援朝开打,他已经是个17岁的老兵,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打得天昏地暗。零下30多度的严寒,志愿军穿着单薄棉衣,硬是跟美军拼了个你死我活。朱彦夫的连队守着250高地,三天三夜没合眼,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拳头。最终,全连只剩他一个活着。 最后一次交锋,手榴弹在他身边炸开,他被震昏过去,左眼没了,肠子都被炸了出来。敌人冲上来,用刺刀往他肚子上又捅了一刀。谁能想到,这剧痛反倒把他唤醒。他用尽全力反击,击毙了对方。援军赶到时,他在雪地里几乎没了气息。 1951年,朱彦夫被送回国,在长春的医院里抢救了93天,做了47次手术。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没了双手双脚,左眼瞎了,右眼也只剩一点模糊的视力,体重不到30公斤。这样的打击,谁能受得了?他一度不想活了,甚至绝食抗拒治疗。可医护人员没放弃他,一位首长的话点醒了他:“你这样,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 从那以后,他咬牙开始康复。学会用残肢夹筷子吃饭、穿衣,甚至写字。1956年,他拒绝了荣军休养所的优待,回到张家泉村。他不想拖累任何人,更不想靠别人养活。 1957年,村民选他当村党支部书记。那会儿,他装着17斤重的假肢,走路都费劲,可他愣是挨家挨户跑,带着大家开荒、打井、修渠。几年下来,村里多了9口水井、1500米长的灌溉渠,到1978年还通了电,彻底告别了点油灯的日子。他用行动证明,身体残了,心不能残。 同年,护士陈希永被他的故事感动,主动来村里照顾他。两人后来结了婚,相濡以沫,成了村里的一段佳话。 1982年,朱彦夫因身体原因卸任村支书,可他没闲着。他想把自己经历写下来,激励更多人。没手,他就用残肢夹笔,一笔一划地写。7年时间,写坏了100多支笔,终于完成了《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本书加起来43万字。 他的故事传开了。2019年,他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又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一个普通农民,用残缺的人生,活成了时代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