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下拜,表示忏悔。但是直到死去,他都没有踏足中国半步,更没向中国这个最大的受害国表示过忏悔,哪怕仅仅只是口头上的道歉都没有! 二战后,日本天皇裕仁跑遍欧美,满世界鞠躬,好像在跟西方说“对不起”。1971年他在伦敦低头献花,1975年又在美国感慨“悲惨插曲”,这些动作让西方觉得他有点悔意。可转头一看,中国这个被日本祸害最深的国家,他一次都没去过,连句道歉都没留。 裕仁,1901年生的,1926年登基当了日本天皇,称号“昭和”,活到1989年,87岁挂了,在位62年,算是日本天皇里最能熬的。他小时候被皇室养得跟普通人隔绝,学了不少东西,尤其迷海洋生物,长大还出了几本书。1921年,他跑去欧洲晃了一圈,开了眼界,回来没多久就当了摄政,1926年正式接班。 他当政那会儿,日本先是经济崩盘,然后军国主义抬头,1931年占了满洲,1937年打中国,1941年偷袭珍珠港,把自己折腾进二战。战败后,1945年8月15日,他在广播里宣布投降,声音第一次传到老百姓耳朵里。之后美国来了,把他从“神”变成摆设,1947年宪法一改,他就只能当个象征了。他倒也适应,跑地方露脸,拉近跟民众的距离,还搞研究,日子过得挺滋润。 战后,裕仁开始收拾日本的国际形象,重点是欧美。1971年,他跑去欧洲,英国、比利时、西德都去了。10月5日,伦敦维多利亚车站,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接他,坐敞篷马车去白金汉宫,晚上吃饭时女王聊和平,他也附和两句。他还在西敏寺给无名烈士墓献花,低头站了一会儿,西方媒体说这是“忏悔”的意思,虽然他没明说“对不起”。 1975年,他又去了美国,9月30日到弗吉尼亚,福特总统在白宫搞了个隆重的欢迎仪式,礼炮国歌全上。他讲话时感谢美国战后帮忙重建,还提了句“悲惨插曲”,10月3日去阿灵顿公墓献花,低头几秒钟,美国人觉得这是在认错。可细看他说的,都是场面话,没一句真掏心窝子的道歉。不过这些举动在西方挺管用,日美关系、日欧关系慢慢缓和,日本也靠着这波操作融进了西方圈子。 再说中国,裕仁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二战时,日本在中国干的事儿没法细数,南京大屠杀、烧杀抢掠,伤亡数字吓人,中国是受害最重的国家。可裕仁呢?从1945年投降到1989年去世,他没踏进中国一步,也没公开说过一句“对不起”。 裕仁1989年死了,葬礼挺隆重,儿子明仁接班,开了平成时代。他走后,争议没停过。他不去中国的事儿,对中日关系影响不小。1992年,明仁跑去中国,算是补了点窟窿,他在演讲里提了“给中国人民带来苦难”,有点和解的意思,可老账没那么好翻篇。日本国内,裕仁被当成战后重建的象征,经济奇迹也有他一份功劳。可他绕着中国走、不认错的态度,让他的名声一直带着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