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71年,23岁的李玉枝不顾劝阻嫁给了“战斗英雄”麦贤得。结婚后,每天晚上睡觉

1971年,23岁的李玉枝不顾劝阻嫁给了“战斗英雄”麦贤得。结婚后,每天晚上睡觉前,李玉枝都要用布条把自己和丈夫的腿绑在一起。 1971年,一个23岁的广州姑娘李玉枝,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嫁给身负重伤的“战斗英雄”麦贤得。麦贤得在“八六”海战中脑部被弹片击穿,生活不能自理,癫痫频发。可李玉枝不顾家人劝阻,坚定地说:“他为国受伤,我得照顾他。”婚后,她每晚用布条把自己和丈夫的腿绑在一起,只为第一时间察觉他的癫痫发作。 麦贤得,1945年生在广东潮州饶平一个穷船民家,小时候日子苦,1964年参军,进了海军南海舰队,当了个机电兵。他在部队特别拼,练就一手“夜老虎”绝活,能蒙着眼修机器,熟得跟玩儿似的。1965年8月6日凌晨,“八六”海战打响,台湾两艘军舰闯进东山岛附近,麦贤得所在的611护卫艇迎敌。战斗中,机舱中弹,他右前额被弹片击中,脑子都露出来了。醒来后,他说不了话,但硬是凭本能修好机器,撑了三个小时,直到胜利才晕过去。战后,他被封为“战斗英雄”,可代价太大了:脑子重伤,右半边身子萎缩,还得了外伤性癫痫,生活全废了。 李玉枝,1948年生在广州,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勤快,15岁进工厂干活,干得挺出色;17岁入党,对理想特坚定;22岁当上公社妇联干部,帮着妇女们搞活动、管福利。1971年,组织上想给受伤的麦贤得找个伴儿,李玉枝被挑中了。她知道麦贤得的情况:生活不能自理,癫痫随时发作,可她没犹豫。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帮这个为国牺牲的英雄,说:“他伤成这样,我不能不管。”这决定在当时可不常见,很多人劝她别跳这“火坑”,但她认定了,就不回头。 1972年6月,李玉枝和麦贤得结了婚,没啥排场,就在汕头一个招待所简单办了。婚后没多久,现实就来了。一天夜里,麦贤得癫痫发作,抽得满床乱撞,头磕得砰砰响。李玉枝赶紧扑上去护着他,找军医一看,才知道这病随时能要命。从那以后,她下定决心要把丈夫照顾好。她开始看医书,记下他的饮食、情绪变化,慢慢摸出癫痫前的征兆:嘴唇干就熬汤,烦躁就陪他溜达。她还想了个法子,每晚睡觉前用布条把自己左腿和麦贤得右腿绑一块儿,松紧调得刚刚好。夜里他一抖,她就醒,赶紧检查,发作了就帮他侧身、清理嘴里的东西,记下时间,等他平静再哄他睡。这招看着简单,可得有多细心、多用心啊! 李玉枝不光靠布条,她还管着麦贤得的药,每天六七种,有时十多种,准时用温水喂他吃。他不想吃药,她就哄,说起他为国的事儿,让他有动力坚持。她学按摩,帮他活动萎缩的肌肉;教他写字,练手劲儿;家里养点花、喂喂鱼,让他有点事儿干,日子过得有盼头。她还得管家务、挣钱,啥都自己扛。慢慢地,麦贤得的癫痫发作少了,从一天几次到几年不犯,语言和行动也恢复了点。医生都说,李玉枝这护理简直是奇迹。她不光救了他的命,还让他活得像个人样。 有了李玉枝的照顾,麦贤得的身体好了不少,癫痫控制住了,能说点话、走几步。他们生了俩孩子,儿子麦海斌后来当了海军兵,女儿麦海珊进了海军医院,都受父母影响挺深。麦贤得也不光是被照顾,他心里有数。出门他会抓紧李玉枝的手,生怕她摔着;她不舒服,他就端水叮嘱她歇着。2007年,他以海军大校军衔退了休。退下来后,他们没闲着,常去部队、学校讲自己的故事,激励年轻人。有回台风来了,麦贤得跑出去抗洪抢险,满身泥水上了电视,李玉枝急得找他,可也挺骄傲。这老头,英雄劲儿还在。 李玉枝的付出不是白费的。她的故事传开后,国防部长都夸她“品德高尚,是军嫂的榜样”。她让大家看到,英雄背后还有默默撑着的人。她不图啥,就是觉得该干的事就得干到底。这份实在劲儿,打动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