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曾泽生流着泪说道:“感谢彭老总,是他让我赢得了中将的

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曾泽生流着泪说道:“感谢彭老总,是他让我赢得了中将的军衔,让我们50军在兄弟面前抬起头来!”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出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主要信源:(人民网——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的曾泽生将军;金台资讯——远去的将帅,永恒的星光) 1955年秋,党中央为表彰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将领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授衔典礼。 按照军功与贡献,共授予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及800位少将军衔,总计64.3万军官获得殊荣。 其中,曾泽生中将的经历格外引人注目。 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将领,如何在新中国将领名册中占据一席之地? 1902年10月,曾泽生生于云南永善县一个地主家庭。 家境的优渥让他自幼接受教育,13岁考入云南讲武堂,后进入黄埔军校高级班深造。 彼时的黄埔虽以培养救国人才为名,多数学员却最终投身国民党阵营,曾泽生也不例外。 1929年,他受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邀请,返回云南任滇军第3旅6团营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抗战序幕拉开。 蒋介石迫于形势与中共合作抗日,曾泽生被擢升为国民革命军60军184师1085团团长,率部奔赴前线。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指挥29万兵力于临枣支路、韩庄运河一带阻击日军。 曾泽生奉命死守禹王山阵地。 日军凭借重炮与兵力优势发起猛攻,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滇军阵地。 官兵们在工事被毁、战友接连倒下的绝境中,以步枪与刺刀硬扛日军冲锋。 弹药耗尽后,滇军将士以白刃战逼退日军十余次进攻,最终守住阵地。 日本媒体罕见承认:"自九一八以来,未遇如此强悍之中国军队。" 然而在国民党内部,这支滇军长期被视为"杂牌军",曾泽生也被暗讽为"杂牌将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和约,内战烽烟再起。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攻克锦州,彻底扭转东北战局。 此时驻守长春的曾泽生与滇军将士深陷困境。 作为非嫡系部队,他们长期被克扣军饷粮秣,士兵常空腹作战。 面对东北野战军的包围与国民党内部的倾轧,曾泽生毅然率60军阵前起义,助力解放军和平解放长春。 这一关键抉择让他成为人民军队一员,并继续在解放战争中立下战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任东北第四野战军50军军长的曾泽生再度领命出征。 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他提出"西守东攻、依势制敌"的战术。 1951年汉江阻击战,50军在炮火覆盖下死守阵地半月。 最惨烈时日均有整连官兵牺牲,硬是以血肉之躯阻敌推进,歼敌1.1万余人,毁坦克70余辆。 战后部队奉命休整,曾泽生却坚持请缨再战。 同年10月,他率部执行夺岛任务,以"诱敌离港、主力突袭"的险招,亲率分队牵制美军舰队,掩护主力成功收复极岛、炭岛、大小和岛及艾岛。 此战虽险,却展现其过人胆识与谋略。 1953年朝鲜停战,载誉归国的曾泽生受到毛泽东接见。 主席紧握其手赞道:"你们在朝鲜打得漂亮!" 曾泽生谦称兄弟部队更强,毛泽东却特意肯定:"汉江阻击战打出了典范。" 两年后的全军授衔典礼上,这位历经抗战、起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的老将,终获中将军衔认可。 所谓"杂牌将领"的旧称,在历史的检验下化为一道独特勋章。 它见证了一名军人超越阵营之限,以热血与忠诚践行的报国之路。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