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数日才动身,审讯时也是一言不发。主审官员密报慈禧:再查大清就完了.... 1870年8月22日,马新贻在南京干他日常工作——去校场检阅完绿营兵,回总督府的路上被刺了。刺客叫张汶祥,装成递诉状的苦主,等马新贻接过纸张低头看时,突然掏出匕首捅了他右肋一下。马新贻当场倒下,送回去没救过来,当晚就死了。张汶祥被抓后挺硬气,说是自己一个人干的,啥幕后主使都不肯交代,就咬定马新贻“不仁不义”。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可后面的事儿越来越邪乎。 消息传到北京,同治帝吓得说这千年没见过,慈禧更是气炸了,下令江宁将军魁玉赶紧严查。魁玉审了好几天,张汶祥死不松口,就说自己一个人的主意。慈禧觉得魁玉没用,又派曾国藩、张之万、郑敦谨去南京复查。曾国藩那时候是直隶总督,接到命令后愣是拖了好几天,说忙公务,直到朝廷催得急了才南下。到了南京,他也不积极,天天关门看书,审案时啥也不说,就在那儿喝茶。张之万他们问得口干舌燥,他跟没听见似的。这态度,咋看都不对劲。 最后,曾国藩和郑敦谨上奏朝廷,说张汶祥是太平天国余党,刺杀马新贻是为了报仇,没啥幕后主使。这结论听起来挺顺,可问题不少。江宁布政使孙衣言和营务处总办袁保庆就不买账,压根不肯在奏折上签字。孙衣言还给马新贻写墓志铭时阴阳怪气地说朝廷没查清真相。郑敦谨呢,上完奏折就说自己病了,直接辞官回家,再也不干了。马新贻的弟弟也不服,半年后跑北京喊冤,要求查幕后主使,可朝廷没理他。这结果糊弄谁呢?明眼人都看出有猫腻。 官方结论没人信,民间就开始各种猜了。有人说慈禧看湘军太强,想削弱曾国藩势力,派人干掉马新贻杀鸡儆猴;有人怀疑江苏巡抚丁日昌跟马新贻有私仇,因为马新贻查过他儿子的命案;还有人说张汶祥是海盗雇来的,马新贻在浙江剿过海盗,结了梁子;更离谱的,说马新贻抢了张汶祥朋友的女人,张是为兄弟出头。最靠谱的说法是跟湘军有关,有人觉得马新贻死得太巧了,正好是他查太平天国财宝的时候。 说到湘军,这事儿得往深里挖。马新贻接两江总督前,湘军老大曾国荃打下南京,说太平天国的“圣库”没啥东西,金银财宝早没了。可民间都传湘军将士私吞了不少,运回老家发财了。朝廷也怀疑曾国荃放跑了洪秀全的儿子,后来在江西抓住那小子,朝廷更觉得曾氏兄弟有鬼。慈禧怕湘军既有兵又有钱,威胁朝廷,就把曾国藩调走,派马新贻来查财宝下落。马新贻查得正起劲,就被刺了。时间点这么巧,不得不让人怀疑湘军下手灭口。学者张鸣就觉得,这案子跟湘军脱不了干系。 曾国藩的态度最让人摸不着头脑。他是湘军创始人,手下全是老兄弟,马新贻查财宝的事儿,他不可能不知道。朝廷让他查案,他拖拖拉拉,审讯时一声不吭,明显不想趟这浑水。有人说他怕查出湘军的事儿,自己不好交代;也有人说他跟慈禧玩心眼,不想当枪使。不管咋样,他这沉默太反常了。主审官员那句“再查大清就完了”,估计也是看出这案子牵扯太多大人物,动一动就得翻天。 刺马案后来成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暴露了晚清朝廷内部的乱七八糟。马新贻死后,朝廷给他追了个太子太保的头衔,还在江宁和菏泽建了祠堂,算是给个交代。曾国藩又被调回两江总督,想稳住局面,可没两年,1872年他就病死在任上,61岁,朝廷追赠太傅,把他供进贤良祠。慈禧呢,继续当她的太后,掌权到1908年去世,74岁。这案子没查清,可朝廷照样转,该干啥干啥,就是苦了马新贻,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