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中美博弈证明,在绝对实力碾压之下,小国怎么结盟都没有用!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虽然

中美博弈证明,在绝对实力碾压之下,小国怎么结盟都没有用!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虽然中美在真刀实枪地干架,但最先撑不住的,却是欧盟和东盟。 中美博弈打到现在,两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绝对实力是越打越强,而小国们就算抱成团,也经不住大国较量时溅出来的浪花。 欧盟的日子不好过,早就不是秘密了。他们跟美国确实同属西方阵营,文化血缘上总透着股亲近劲儿。但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更别说几十个国家凑成的联盟。 美国搞贸易战,加征关税的名单里,欧盟的汽车、钢铁一样没落下。美国不仅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转头就对欧盟的碳边境税指手画脚,嘴上说着 “一家人”,下手可没客气。 特朗普的现实主义算盘打得噼啪响。对外压不住中国,就得先把家里的 “刺头” 捋顺。在不少美国精英眼里,欧盟这几年搞的经济一体化、货币联盟,早晚会成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在威胁。这种共识,跟他们认定中国是长期威胁一样根深蒂固。 欧盟不是没人看透这层。马克龙喊过 “欧洲要战略自主”,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也试过推动欧盟摆脱对美依赖。可问题是,美国对欧盟的渗透早就成了气候。 从情报机构到跨国企业,从媒体舆论到政客圈子,欧洲的高层里到处都有美国的影子。那些想让欧盟真正独立的人,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被泼脏水,根本翻不了盘。 就拿能源来说吧。美国一边逼着欧盟跟俄罗斯切割,一边把自家的高价天然气往欧洲运。欧盟国家的能源成本一下子涨了好几倍,工厂要么停产,要么搬到美国去。 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去年就被迫把部分产能转到了路易斯安那州。这哪是 “盟友互助”,分明是趁火打劫。 贸易上更憋屈。欧盟对美贸易顺差年年缩窄,2024 年甚至从原本的顺差被强行打成了逆差。美国搞的《通胀削减法案》,明着是刺激本土产业,暗着就是挖欧盟的墙角。 当初拜登政府颁布的新能源补贴只认美国本土产品,欧盟的车企、电池厂商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抢。他们去跟美国谈判,得到的回应永远是 “这是美国内政”。 东盟的处境更尴尬。他们夹在中美之间,想两边讨好,结果两边都受气。美国这边,关税大棒说挥就挥。越南的纺织业、马来西亚的电子元件,这两年对美出口关税涨了又涨,订单丢了一大半。企业想搬到墨西哥去绕开关税,成本又太高,只能硬扛。 中国这边呢,东盟对稀土、光伏组件这些产品的依赖度不低。中国调整出口政策,他们就得跟着紧张。去年缅甸暂停稀土出口,泰国的电子厂商马上就慌了神,因为八成的原材料都来自中国供应链。想找替代来源,要么价格太高,要么产能跟不上。 更麻烦的是,东盟国家的经济底子太薄。新加坡、马来西亚还好点,柬埔寨、老挝这些国家,主要靠吸引外资和出口初级产品过日子。 中美贸易战一打,全球供应链一乱,外资不敢来了,产品卖不出去了,外汇储备噌噌往下掉。2024 年,东盟整体经济增速从 5.2% 降到了 3.1%,不少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超过 10%。 他们也想抱团。东盟经济共同体喊了这么多年,可真到要协调立场的时候,谁都怕得罪中美。美国搞 “印太经济框架”,拉了几个东盟国家进去,可真要让他们选边站,没一个敢硬气表态。中国跟东盟的自贸区升级了,可涉及到敏感领域,他们还是留着一手。 说到底,小国结盟的底气,要么来自平衡大国的能力,要么来自自身的硬实力。可现在的情况是,中美实力摆在那儿,谁都不敢真的得罪。 欧盟想靠团结跟美国讨价还价,却忘了自己早就被渗透成了筛子。东盟想靠 “战略自主” 左右逢源,却没本事摆脱对中美市场的依赖。 这也不是说小国就完全没机会。但在绝对实力的碾压下,所谓的 “结盟” 更像是给自己壮胆。真到了利益冲突的节骨眼上,最先被牺牲的,往往就是这些夹在中间的。欧盟和东盟现在的困境,不过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熬。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