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孙女孔东梅,长相神似毛主席,坦言:要自己做一番事业,而不是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1972年,一个女婴出生在上海,她就是孔东梅,李敏的女儿,毛主席的孙女。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听到外孙女出生,十分欣喜,为她取名“东梅”。 “东”取自毛主席自己的名字,“梅”则是毛主席最欣赏的花,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毛主席对这个孙女有多么疼爱。 李敏夫妻俩工作繁忙,所以,幼年的孔东梅,多数时光是与外婆贺子珍在上海度过。 外婆对她照顾周全,却也管教严格。 她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能在弄堂里自由奔跑、玩耍,可每次出门都要费尽周折,哪怕只是去马路对面买一根五分钱的冰棍。 6岁那年,孔东梅被接回北京,回到父母身边。 在孔东梅看来,母亲李敏是个质朴且坚韧的人。 她受俄罗斯古典艺术熏陶,喜欢浪漫主义的东西,因孔东梅小时候身体不好,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随意出去玩,便给她买了很多书。 在母亲的影响下,孔东梅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中学到大学,都活跃在学校的文学社和杂志社。 1992年,孔东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 大学时光里,她沉浸在油墨纸张的世界,幻想着有一天能开个小书店。 但理想要让步于现实,毕业后,她没能拥有一家书店,而是进入了刚刚创办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孔东梅的同事回忆,她工作很认真,也很要强,从基层一步步历练起来,进步非常快。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平淡的日子,孔东梅又开始思考新的人生方向。 她想过创业,公司都已注册,却又迎来一个赴美学习的机会。 她瞒着母亲,只说去三个月,没想到一去就是近三年。 初到美国,她人生地不熟,半年内搬了三次家才安定下来。 安顿下来后,她开始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我能不能把毛主席的精神传承下去? 这个问题从很小的时候就萦绕在她心头,作为毛主席的外孙女,她从小到大,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关注。 特别是,她长得越来越像毛主席,可以说是后代中最像毛主席的一个,这让人们无形中对她有了很多期待。 但这不是孔东梅想要的,她多次坦言,想要自己做一番事业,而不是生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直到母亲李敏寄来的一本回忆录,深深触动了孔东梅。 书中那些关于毛家的历史,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她从未知晓,这让她决心为传承“红色经典”做些什么。 于是,回国后,她创办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红色文化”代表人物。 她撰写《翻开我家老影集》,以独特视角讲述毛家故事,展现出毛主席既有伟人风范,又有平民色彩的一面 。 后来,孔东梅还投身公益事业。 2015年,她发起成立东润公益基金会,带领团队深入全国各地偏远地区。 在新疆、云南等地,她看到发现很多孩子富有天赋,却缺乏培养机会。 于是,“东润启航奖学金”“东润星尘艺术团”“东润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应运而生,帮助无数孩子实现了梦想。 在外公的光环之外,她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资料: 秦州融媒《毛主席孙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