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87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访问法国,谁知他的专机竟被法国人暴力拆解,铅封

1987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访问法国,谁知他的专机竟被法国人暴力拆解,铅封全部被打开!这就是法国人的嘴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7年6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率团访问法国,这次访问是两国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事前经过精心安排,中国方面非常重视,专机上不仅有高级代表团成员,还有重要的文件和设备。   专机飞抵巴黎戴高乐机场后,按国际惯例,机组和法方安保人员一起在舱门等处加装了铅封,铅封是防止任何人擅自进入的安全措施,破坏后必须重新检查才能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抵达当天,一切按部就班,法方也表现得很配合,但第二天清晨,机组人员例行检查时发现,所有的铅封都被破坏,封条扭曲变形,有的被撬开,有的被剪断。   机组当即报告随行保卫人员,对专机进行临时封锁,防止任何进一步的进入或破坏,机上有涉及国家机密的资料和设备,安全团队立即检查有无物品丢失或遭到破坏。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得知后,迅速联系法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严正交涉,专机停放期间按规定应由法方机场方面负责看管,但机场方面并未给出详细解释。   最初,法国机场和安保人员含糊其辞,说是夜间检查所致,却说不清具体谁下的命令、是否有中方人员在场,按规矩,专机检查必须中法双方在场确认,任何单方面的“检查”都不被允许。   经过中方人员多次交涉,法国方面展开了调查,机场方面调取了值班记录和人员名单,最后确认是两名法国机务工程师在夜间打开了铅封。   对方解释说是为了“提前做起飞准备”,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未经许可就动手拆封,已经严重违反了外交礼遇和安全规定,这不是简单的工作失误,而是对中国主权和安全的一种冒犯。   在机场的专机旁,中方代表团和保卫人员拒绝登机,要求法国方面给出明确的解释和保证,双方为此僵持了两个多小时,专机的起飞计划被迫推迟。   法国外交部被迫介入,机场空中警察局和高保局也出面协商,最终,三家单位分别出具了书面保证,承诺不会再发生类似情况,并由法国外交部向杨尚昆副主席正式道歉。   代表团才同意继续行程,专机经过全面安全检查后重新启程,这次“拆封事件”虽然在法国政府的道歉下暂时告一段落,但对中方来说是一记警钟。   当时的中国外交团队意识到,不能简单依赖对方的安保承诺,必须建立和执行更严格的专机安全程序。   随后,中国方面开始在出访时随行更多的技术检查人员和安保人员,明确要求停靠国配合24小时专人值守,必要时自带监控设备,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这并非孤立事件,1993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出访东盟五国期间,专机在泰国曼谷也遇到麻烦,当地军方要求支付高昂的看守费用,每小时100美元,一周算下来近两万美元。   中方认为这笔费用不合理,坚持自行安排看守人员值班,最后泰方才勉强同意。   同样在1994年,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丹麦时,哥本哈根机场坚持只允许丹方单方面看守,拒绝中丹双方共同安排,双方拉锯交涉许久,中方最终安排了自己的人员驻守飞机,才避免了被动局面。   这些经历让中国的外交和安保系统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流程,也提醒了所有出访团队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尽可能严密。   对领导人专机来说,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能在国际场合谈合作,也要在关键时刻守住自己的规矩和底线。   1987年巴黎机场的这起“拆封”风波,成为中国出访史上的一个教训和转折点,它让人深刻认识到,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谁会无条件维护你的安全,也没有谁会自动尊重你的规定,真正的安全和尊重,最终要靠自己的力量和态度去争取和维护。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1987年杨尚昆出访的专机停放在巴黎机场,第二天铅封居然被打开了——中国网文化